来源:文艺报 | 刘鹏波
7月17日至18日,由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新闻出版局)、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中国作协网络文学中心、北京市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共同主办的第八届中国“网络文学+”大会在京举行。大会以“网聚创新力量 文映万千气象”为主题,紧扣培育文化新质生产力这一核心,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线,旨在激发精品创作活力、推动产业提质升级、助力优秀作品出海。近60位网络作家、专家学者,百余家网络文学、动漫、影视企业代表,多地行业主管部门代表,网文爱好者等参加开幕式和主论坛。
“网络文学行业要加强精品创作、实现破圈发展、推进网文出海,努力开辟网络文学发展的新境界,造就浩浩荡荡的世界文化新浪潮。”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胡邦胜在开幕致辞中表示,网络文学创作要提高创作质量,不断推出标志时代刻度的优秀作品,增强精品意识,提升文学品质,创新题材类型,推出更多反映时代精神、抒发人民心声的精品力作;要推进破圈发展,以源源不断的内容优势,提升文化新业态的内涵品质,以优质网络内容引领视听行业健康发展;要实现网文出海,注重海外调研,加强选题规划,鼓励网络作家既要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更要向世界讲中国的好故事,推动具有中国风格、中国精神、中国气派的网络文学IP走出去,提升数字时代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
深耕创作沃土,激发创新活力
主论坛上,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发布了《2024年度中国网络文学发展报告》。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网络文学市场营收规模达到495.50亿元,同比增长29.37%;截至2024年底,网络文学作品累计规模达4210万部,较2023年增长超420万部,增长幅度11.19%;网络文学IP改编量为83250部,同比增长14.55%;网络文学行业海外市场营收规模48.15亿元,同比增长10.68%,我国网络文学出海作品总量(含网络文学平台海外原创作品)约为75.09万部(种),同比增长7.92%;截至2024年底,我国网络文学平台驻站作者总数约为3030.1万人,同比增长3.44%;网络文学用户规模达到6.38亿人,同比增长16%,为历史新高。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用户规模增长速度明显高于作品(11.19%)和作者(3.44%)的增速,网络文学正在步入以用户和消费转化为核心的新阶段。
主题演讲环节,浙江省网络作协副主席、网络作家蒋胜男围绕“网络文学的历史叙事与中华文明传播新局”这一话题,从文化传承与国际传播的双重视角谈到,网络文学成为数字时代的新兴文化形态,以强大的生命力、亲和力成为中华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她认为,网络文学是今天这个时代的“新乐府”,讲述故事的权利回归到千千万万的普通人手中,他们以最本真的视角记录和讲述着“人民与人民之间”的故事。这种源自生活深处的叙事,天然具有破除隔阂、直抵人心的力量。
“一个好的IP所具备的影响力、传播力和感染力是不可估量的,而自带流量的爆款IP也为创新消费场景等带来了超多的想象空间。”阅文集团党委书记、副总裁谢兰芳在题为《以IP之力,点燃消费增长新引擎》的演讲中介绍了阅文集团在IP发展及打造消费新场景方面的成果。他认为,IP之所以能成为消费增长新引擎,其底层逻辑在于优质IP是文化价值与商业价值的深度统一体。IP是情感连接器、价值放大器和生态融合剂,要积极拥抱IP商业化,探索新体验新场景,共同挖掘好故事的无尽可能。
知乎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周源以《“短”见长——网络文学产业发展中的新实践》为题,分享了知乎在“短内容”领域探索网络文学发展的独特路径。他谈到,有感染力的内容从来不是“生成”出来的,而是“成长”出来的,“尤其在AI盛行的今天,生成内容已经变得越来越容易。但我们要始终相信:真正动人的内容,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活出来’的”。
“强大的AI离不开能提出无穷问题的人类,即便在AI时代,人类依然会在解说与创造中持续前行。”得到App创始人罗振宇围绕“AI时代的知识生产”,探讨了在AI时代的知识生产语境下重新发现人的独特价值的重要性。他特别推荐了由茅盾主编的《中国的一日》,书中收录近500篇由当年各阶层民众写的1936年5月21日当天的生活百态,茅盾写道:“从全国各地涌来的投稿之众多而且范围之广阔,使我们兴奋,使我们感激……并且使我们深切地认识了我们民族的潜蓄的文化的创造力有多么伟大!”罗振宇认为,这本书让我们看到了未来的内容创作者在与AI海量信息协作时,可以通过自己对意义的追求、对道德的判断和对困境的体认作出选择。
番茄小说执行总编辑、红果短剧总编辑乐力以《推动网文视听融合,繁荣新大众文艺》为题发言。他观察到,网文与视听内容的融合正在加速,微短剧的兴起为网文可视化开辟了新路径。不论是网文IP还是微短剧剧本,精品内容都是行业持续繁荣发展的立足之本,“当网络文学的想象力与短剧的感染力相结合,必将催生更繁荣的新大众文艺”。
在开幕当天举行的“IP之夜”上,《下一站,彭城广场》《垂直起飞》《我本无意成仙》等入选“年度优秀网络文学作品”,《剑来》《九重紫》《斩神之凡尘神域》等入选“年度优秀IP转化作品”。首届北京地区网络文学征文大赛获奖作品同期公布,19部作品入选推荐名单。现场还发布了网络文学转化微短剧计划,并为“北京网络文学创作基地”揭牌。
探讨网络文学发展的新方向、新路径
本届大会以创新发展、精品创作、高质量发展为重点,举办了四场不同主题的分论坛。
以“新精品:网络文学+原创力”为主题的创作评论分论坛上,中国作协网络文学中心主任何弘、网络作家齐橙围绕激发网络文学和微短剧等新大众文艺创作生产活力、加强网络文学的原创力等作重点发言。石一枫、血红、何常在、骁骑校、携爱再漂流、李林荣、田志国、谢思鹏等作家、评论家就原创力与精品创作、评价体系与转化传播等话题展开对话。大家表示,要进一步加强精品创作,提升网络文学原创力,推动网络文学评价体系建设和完善,拓宽网络文学转化传播渠道。
科技赋能分论坛上,王晨、麦苏、苏小苏、王梓行等行业代表、网络作家围绕“新驱动:网络文学+引领力”这一主题,重点探讨了ChatGPT、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DeepSeek等对网络文学及其上下游产业在内容生产、传播体验、呈现形式、风险防范等方面的影响,共话科技赋能网文产业发展的新趋势、新路径。大家认为,现实题材网络文学书写要扎根现实,反映我们真实的生活和情感,同时也要有网感,抓住网络时代的新现象、新问题、新语言,尝试用适合网络时代的方式讲好故事。
版权保护分论坛以“新机制:网络文学+驱动力”为主题,来自司法界、学界、行业协会及各头部平台的代表共同探讨技术革新浪潮下,如何完善网络文学版权保护体系、激活产业新动能。论坛上发布了《网络文学作品著作权保护实务蓝皮书》、网络文学“快保护”机制两项重要成果。与会者表示,相关部门和创作者应在版权保护标准制定、侵权信息共享、维权技术研发、版权意识宣传教育等方面深化合作,形成强大的共治合力,有效应对新技术环境下的版权保护难题。
以“新力量:网络文学+创造力”为主题的青年分论坛,旨在为青年网络作家搭建创作交流、思想碰撞、激发灵感的平台。 论坛上发布了2025年“北京现实题材网络文学青年创作计划”15部入选作品、“2024年北京现实题材网络文学青年创作计划”主要成果,并启动了“百位网络作家青春行动”。圆桌对话环节,7位青年网络作家就“青年作家如何网聚青春正能量”展开对谈。大家认为,青年作家不仅是故事的讲述者,更是时代精神的书写者和青春正能量的传递者。要心怀“国之大者”,深耕创作沃土,创新表达方式,为网络文学繁荣发展注入活力。
大会期间,宣传长廊与主论坛同步开放,吸引众多参会者驻足。长廊通过实物产品、互动演示、沉浸式体验等多种形式,集中宣传“网络文学+”新业态的最新成果,从AIGC辅助创作工具到经典IP转化案例,直观呈现了网络文学与科技、产业深度融合的蓬勃活力。
渝公网安备:500103020027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