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天地 > 散文 > 正文

何开明:将智慧融入艺术光环——观杨智勇同学画展纪行

来  源:重庆作家网    作  者:何开明    日  期:2025年4月16日     

阳春三月,可说一年四季没有任何一个季节有春日这样坦然和奔放,春雨给万事万物以勃勃生机。在这高远广阔的碧蓝天空上,朵朵银白而厚重的流云,随春风飘忽至远方,阳光春绿,洒向大地是一片又一片温馨和惬意。

对于我初中同学杨智勇,他是最靠近我少年时期记忆的细节,几十年来,他在漫漫人生画页上,涂下了许多耐看底色,始终坚持将自己智慧融入艺术光环,也才使他在后来人生征途中,有了一个又一个坚实脚印,这些优秀的天赋画作,总是为同学们带来珍贵的情感记忆。

杨智勇,能成为如今国画大师、美术师和艺术家为于一身的绘画才子,我和同学们都不感到意外和惊讶,这是中国艺术界对他的作品认可和为人肯定,可说是实至名归。他热爱生活,对事业也是刻苦钻研,他既有传统文化思想,又有接受新事物标准和思维,经过他多年对技艺磨炼与追寻,已成为中央美术学院重彩画高研班执行导师、北京重彩画院副院长。作品多次在国家级和省市美展(赛)中入选、获奖。作品也被国家博物馆、李可染画院、上海美术馆、浙江美术馆、齐白石艺术馆、云南世博园、北京上上国际美术馆参展。还有许多画作被中国香港、韩国、俄罗斯、加拿大、佛罗伦萨美术学院等艺术机构收藏。

今年的春回大地,阳光也特别舒坦和明媚,在这美好日子里,各种喜事也奔忙前来。

一天手机上显示出杨智勇同学邀请函,又传来文字视频袒露心声。“书写人文,自然交融,杨智勇中国画作品展”。地址在重庆合川美术馆四个大厅展出,时间是2025年3月28日个人画展开幕式。

杨智勇在此之前还开展过学术研讨会,许多国画专家和艺术学者都到现场进行了点评和祝贺!由于我时间发生冲突,一个原在北碚区运河煤矿当矿长的朋友六十大寿,事先有约在缙云山上两天时间。我及时回复杨智勇同学,协调是否可借用这样的平台,我从重庆回家乡合川请来同学小聚,他也满心欢喜同意此事。

在我们班长刘炳英和蒙心同学组织下,就在画展开幕式几天后的4月2日,八位同学在重庆合川美术馆相聚联欢,同时,大家又欣赏杨智勇同学的大量画作。

重庆合川美术馆是一个高雅的艺术建筑,主体呈现出镂空花的造型设计,由低到高的曲线型梯形走向,多种色彩图案贯穿整幢建筑,层叠起伏而错落有致,充分显示和点缀出多轮廓视觉效果,对于文化范围来说,也是颇有规模,加上江边林木和草坪环境,它与这次高水平国画展,可说是相得益彰,这里也堪称幽静。

来到四个硕大的画作展厅,进入眼帘的是一幅又一幅近百张精美国画,每一幅大小作品都显示出内容丰富,可说是光鲜照人,同学们都发出赞美之声!展示风格中包含了山水中国、重彩作品、水墨写生等丰富内容。在参观分享画展过程中,杨智勇同学还耐心地对大量画作进行了细致讲解。

实话实说,我对人类各种艺术,包括散落在民间各项非遗文化和技艺,都有一些肤浅认识和局部了解。这么多年来,我就坚持和关注四川美术学院的油画、水墨画、粉彩和钢笔速写画作的季展和年展,欣赏了许多大师的画作。我家与四川美术学院之间也近在咫尺,我居家在九龙坡黄桷坪,顺着连二石梯坎上去,一会儿就到了。

前些年,我随重庆文学院作家采风团,前往俄罗斯国家采访,在圣彼得堡市的皇家冬宫三楼上,观赏到大画家列宾的几幅画作《倦缩在一起的小孩》《近卫军的早晨》和《托尔斯泰在耕田》。除此之外,还欣赏到大量馆藏品画幅,此场面直到现在,那次特别场景体验,至今还在我记忆中回放。

合川区南津街文峰塔下,同学们聚集江边,茶叙言欢,畅谈乡愁往事。有同学说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们在寒窗课堂琅琅读书场面,为什么杨智勇同学有如今成绩斐然的技师表现,当时同学们还在用不懂事的思维方式,过的是贪玩时光,而杨智勇就已进入到对艺术认知和刻意状态,特别是对线条自然流畅、静物角度审视、动物流程及背景位置,以及画中整体的框架效果,还对水墨迹走向和粉彩轻重颜料的表现,都是用心探索与勤奋努力。其实,杨智勇在我们多数同学心中,就是对绘画艺术掌握技能后,已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怪才。在这里我想起一段经典歌词:“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有道是,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一个人的整个生命是一个过程,历史也是以不同的段落所组成的一串串音符,当我们扪心自问时,又应该怎样去改观我们自己的命运和环境。打开一扇心灵的窗户,我们可以看到外面局部世界,如果我们通过眼睛这道双合门,则会看到内心深处带着沉思、敏感和智慧的新奇大世界。


作者简介


何开明,笔名灵星,男,汉族,1957年出生于重庆合川嘉陵江边,自幼受巴渝文化熏陶。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铁路作家,重庆文学院第二届签约作家创作员,重庆新诗学会会员。代表作有散文报告文学集《奔向阳光》、散文集《抒怀物语》、诗集《岁月星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