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动态 > 文学信息 > 正文

王雨散文集《心泉》作品分享与创作访谈举办

来  源:重庆作家网      作  者:新重庆-重庆日报    日  期:2024年2月26日      

2月25日下午,由重庆市作协、重庆日报、重庆新华书店集团联合主办的“阅读面对面”重庆文学公开课上,举办了王雨散文集《心泉》作品分享与创作访谈。市作协散文创作委员会主任吴景娅动情地说,“重庆的‘繁花’由谁来书写?我想就是今天在场的我们!如果我们都像王雨一样,怀着满腔真挚的情感去共同书写重庆,那么这个城市将迎来最美丽的时刻!”



▲王雨(右一)与嘉宾对谈


当天,重庆文学公开课迎来2024年第一讲,吴景娅以对谈嘉宾身份应邀亮相。令她如此感慨万千的,是本次文学公开课的主角——作家王雨和他的首部散文集《心泉》。《心泉》日前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收录王雨散文46篇,这些作品此前已在《人民文学》《光明日报》《文学报》《散文家》《红岩》等报刊同读者见面。


王雨是中国作协会员、重庆市作协原副主席,然而文学创作并非王雨的专业。身为重庆医学界一位资深人士,治病救人才是他的本职。“医生关注人的身体,作家则是观照人的精神,二者有相通之处,两种身份切换自如,我乐在其中。”接受采访时,王雨侃侃笑谈,精气神十足,很难相信,他已年近八旬。


《心泉》收录的散文,相当一部分来自王雨以医生、教授、副院长、学科带头人等专业身份履职的见闻。作为一名学术成果斐然的超声医学专家,不论是远渡重洋参加中外学术交流,还是下区县为基层医院做培训教学、开展医疗合作,亦或应邀到外省市出席行业会议,他都保留着随时记录、笔耕不辍的习惯。


“这些作品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我几十年生活、工作的记忆集结。”王雨说,他喜欢在日常生活、工作中记录各种奇闻趣事、历史钩沉、灵感火花,这些材料有些成了他的长篇小说故事背景,有些则在小说构思完成之前,被写成了构思奇巧、言之有物的散文。比如在《赴美纪行》中写到的纽约曼哈顿雨中街景、洛杉矶车海大追捕、他乡遇故知等等,后来都成了他长篇小说《飞越太平洋》的素材;而《荣昌缘》一文中,王雨以生花妙笔勾勒的成渝客家移民文化图卷,又成为他长篇小说《填四川》的“序章”和“故事舞台”。


医生职业的敏锐、犀利,让王雨观察生活的视角更为细腻和独特。他笔下的芸芸众生,伴随命运的起伏而载沉载浮。个体生命的离合悲欢,又折射着大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寓意深远。以中短篇小说起步,王雨多年来笔耕不辍,他在人民文学出版社、作家出版社、重庆出版社等出版了《填四川》《开埠》《碑》《飞越太平洋》等8部长篇小说、3部中短篇小说集。如今,首部散文集《心泉》出版,成为王雨文学之路上又一个美丽的新收获。


“记得10年前,2014年,我责编王老师的长篇小说《开埠》,编稿时就特别感叹他作品中语言的地方特色、人物的鲜明生动,以及历史意识与开放意识。”《心泉》责任编辑、人民文学出版社编审王永洪说,文学中的历史、小说中的历史,就是当代人的心灵史、行为史,“如果阅读小说让我们通过人物、情节来感悟作者的思想和情感,那么,阅读散文集《心泉》,则让我们看到了这些思想、情感、以及作者虚构的世界的来源和出处,那就是作者的人生经历,以及他对重庆这座城市和城市的人的考察、感悟。正如王雨在散文中所写,‘美好的风景是为平庸的艺术家准备的,平凡的风景却是为伟大的艺术家准备的。’”


“王雨的《心泉》值得反复再读细细咀嚼,书中文章可谓韵味别具。”重庆市新闻媒体作协名誉主席许大立接受采访时表示,但凡文学创作领域有建树的作家,不会拘泥散文随笔这类文字的教科书式架构设计,不会堆砌华丽的词藻,而是把心中自然流淌的生活感悟等等,信笔敲打出来,给人以最真切朴素的感动。


以王雨的散文《千里帖》为例,许大立认为,这篇作品就是从几十年前的日记里翻出来的素材,稍加修饰,便成了一篇很有历史感的年代记录,再现了那个时代军队生活的一个个画面,独特而且好看。“王雨在时代背景里撷取了很小的一个侧面,讲述起来既有厚重的历史感,也有真切活泼的生活流,让人饶有兴味,过目不忘。耄耋之年,心志高远,王雨的创作生命没有终点,他一直行走在人生的高原。”许大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