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动态 > 文学信息 > 正文

张仲全作品《现金哪儿去了?》入选中国报告文学排行榜

来  源:重庆作家网      作  者:新重庆-重庆日报    日  期:2024年2月4日      


  龙年新春,脚步越来越近。走亲访友,拜年问候,对小朋友而言,最开心的莫过于收到压岁钱。移动支付技术的发展正在消减压岁钱的仪式感,不用再把现金和祝福装入红包,扫个码,手机一声响,心意似乎就到了。


  扫码发压岁钱只是现金淡出日常生活的一个缩影。在重庆作家张仲全看来,移动支付已渗透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他将自己的观察付诸调研、思考,写成报告文学《现金哪儿去了?》。近日,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公布了2023年中国报告文学排行榜,《现金哪儿去了?》榜上有名。


               ▲《现金去哪儿了》首发《北京文学》


  “虽然我对这个题材很自信,但入选榜单还是有些意外。”2月2日,张仲全在接受采访时说,作为业余写作者,他坚持创作近40年,“作家要心怀理想记录时代,这是我从未动摇的信念。”


  从支付方式改变感受新时代中国发展


  2023年中国报告文学排行榜由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主办。包括《奔跑的中国草》等7部长篇、《现金哪儿去了?》等5部中短篇在内的12部报告文学从全国海量参选作品脱颖而出上榜。它们被认为“关注时代发展、聚焦重大现实课题的强烈责任感使命感,彰显了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为未来报告文学创作进步积累了更多经验。”


  《现金哪儿去了?》于2023年10月在《北京文学》首发。在这部中篇报告文学里,张仲全以人民币支付方式转变这样的小切口,见证我国改革开放四十余年银行业筚路蓝缕的改革历程。他的笔下,娓娓道出了我们记忆中的人民币支付往事,他带领读者触摸支付方式的变迁史,感受新时代中国发展画卷中金融行业的创新实践。


  “作为一个银行人,我有幸了解和见证了非现金结算的起源、发展,也经历了人民币现金逐渐淡出人们生活的整个历程。”张仲全表示,人民币从1948年诞生至今先后发行了5版。大半个世纪以来,人民币作为我国的法定和主权货币,其纸质和铸币载体始终伴随着人们衣食住行,尽管它的印制技术、防伪水平、票面价值不断变化,但持币交易的支付结算方式一直沿袭着古老的模式。然而这一切,正在被互联网移动支付逐渐改变。


  “支付方式的改变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但我注意到,目前这个题材的作品比较少。”张仲全对银行业跳动脉搏的感受,或许比大多作家都更深刻。“从过去的持币交易、刷卡支付,到现在的移动支付,人们的支付方式逐渐变成‘一部手机走天下’,人民币支付方式的转变,为改革开放四十余年留下了生动印记,也见证了银行业筚路蓝缕的改革历程。实在太值得书写了。”


  如何将这样一部专业性稍强的作品写得好看?除了注意将银行专业术语转化为通俗表达,并就支付安全、存款安全等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走访专家,以求尽可能全方位了解掌握支付方式转变对各群体的影响,他更强调的,是对不同支付条件下故事的挖掘。“作品里很多来自现实的材料,比如为了写得更有意思,我追溯了中国内地第一张信用卡在中行珠海分行诞生的过程,辗转找到了第一张信用卡问世的主要亲历者,生动讲述历史。”


  从部队到金融界心怀理想笔耕近40年


  在以报告文学为主的文学创作之路上,张仲全已经耕耘了近40年。他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在鲁迅文学院中青年作家研讨班(报告文学作家班)深造。身为中国金融作家协会理事、重庆金融作协副主席,他发表过各类作品近200万字,多部作品入选相关优秀作品集。事实上,他的经历本身,也是一个值得讲述的文学故事。


  “我老家在垫江一个四县交界的山村,家里兄弟姊妹多,比较贫困。说实在的,那时我对文学的想法,是期望通过它改变命运。”张仲全的学生时代,正值全国上下一片文学热潮,热爱写作的他也开始发表作品。1986年底,他在中学毕业后入伍参军,“我想部队是更宽广的舞台,我带上了不少书,还想在部队继续创作路。”


  虽然基层部队不需要写文学作品,但张仲全还是很幸运,他被安排去政治处专职写新闻报道,文学创作成了业余爱好。“慢慢地有领导让我去写报告文学, 陆续出了一些作品。伴随写作,我的部队生活一直延续到2000年,转业回重庆进入银行,仍然从事宣传工作。随着工作时间越来越长,我的视野越发开阔。”


  过去写作是为了追求更好地生活,后来张仲全的想法慢慢变了:“我一直在思考,想写有分量的东西。我手里有好多题材,但真正花心思在报告文学上,也就近十年才开始。最早我想写一个与理想主义有关的战争题材,涉及对人性的考验,我想倾诉表达对生活的看法和人生的理解,报告文学是我实现这个心愿的最好体裁。”


但他依然很谦虚,自我定位还是一名业余作家:“但无论专业还是业余,严肃的写作者都有责任记录时代,尤其是在今日中国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写作者更要有担当,有理想。我的写作之路还很长,我要加油!”

声音>>>


《北京文学》执行主编师力斌:另辟蹊径地讲好中国故事


“《现金哪儿去了?》这个作品无论从选材还是叙事来看,它材料扎实,文本亲切,我觉得是一部非常优秀的作品,再次祝贺作家张仲全荣登中国报告文学排行榜。”《北京文学》执行主编、著名评论家师力斌对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说,“现在我们老讲写中国经验、中国故事,这个作品正是如此,把我们耳熟能详的,或者熟视无睹的一个日常的现象写了出来,另辟蹊径地讲述了一个重大的具有历史意义的现象,特别好。”


师力斌认为,报告文学要写好,首先就是选材,“支付方式改变的选材很独特,作家写了别人没写的,我觉得非常具有创新性。同时从写作来看,张仲全本身是银行职工,写作有很多便利,有亲身经历,文章读起来感觉亲切。尤其是那些扎实的资料,配合具体的生活中的案例来讲故事,令人印象非常深刻。”

作家简介


张仲全,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第24届中青年作家研讨班(报告文学作家班)学员,中国金融作家协会理事,重庆金融作协副主席。发表各类作品近200万字,多部作品入选相关优秀作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