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动态 > 文学信息 > 正文

“用20篇报告文学书写重庆非遗”—谭竹新书《记忆流传——重庆非遗撷英》分享会举行

来  源:重庆作家网      作  者:重庆日报客户端    日  期:2023年11月27日      





《记忆流传——重庆非遗撷英》

谭竹 著


  11月25日,中国作协会员、重庆市作协副主席谭竹携新书《记忆流传——重庆非遗撷英》做客由重庆市作协、重庆新华书店集团、重庆日报主办的“阅读面对面·重庆文学公开课”,和作家朋友、非遗保护工作者等畅谈重庆的非遗记忆。


  谭竹是受重庆市文化和旅游研究院邀请创作《记忆流传——重庆非遗撷英》的。她深入重庆多个区县,与数十位非遗传承人、工作人员面对面深入交流,了解重庆非遗现状,倾听非遗传承人的故事和心声,围绕历史文脉、工艺技巧、传承人的成长之路、师徒关系、非遗的现状与创新发展等,凝聚成20篇报告文学作品,并由重庆出版集团出版。


  与20篇作品相对应的,是20个国家级非遗项目。谭竹回忆,十几年前,她曾经采访过全国多地传统手工艺者,涉及了很多手工艺种类,结集出版了《中华绝活手艺》。此次创作《记忆流传——重庆非遗撷英》,她用“自豪”形容自己的感受,“没想到的是,重庆竟然有这么多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且比起十几年前只偏重手工艺的采访,这次的采访内容更加丰富,除了手工艺方面的梁平木版年画、蜀绣、荣昌折扇等,还有戏曲曲艺类的清音、车灯、梁山灯戏等,以及川江号子、中医、手工食物——重庆著名的涪陵榨菜和永川豆豉。这还仅仅只是重庆市53项国家级非遗项目里的一小部分。身为一个土生土长的重庆人,我为此深感自豪。”



                         ▲活动现场


  《记忆流传——重庆非遗撷英》有着鲜明特色。这部作品通过报告文学的形式,对非遗项目、非遗传承人,及非遗保护传承的环境进行了综合性描述,重要的是挖掘和展示了非遗传承发展过程中的诸多人性,呈现了很多不为人知的细节,讲述了很多感人的故事,提炼了一些生活中的哲理,读起来让人感动,给予启迪。重庆市文化和旅游研究院院长牟元义阅读过多遍《记忆流传——重庆非遗撷英》,他称赞道:“谭竹走进了非遗传承人心里,用文学作品的形式,让非遗更为深入人心。”


  重庆出版集团天下图书公司总编辑江萍说,这部作品将非遗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娓娓道来,书写了非遗传承人对非遗的执着和热爱,困惑和隐忧。希望这本书的出版,可以唤醒众多人的非遗保护意识。


  “希望读到更多的文学性非遗读本。”重庆市作协原党组书记、副主席王明凯欣赏谭竹的新作。他说,这部作品结构精彩,语言生动,细节感人,人物形象鲜明。希望更多作家做非遗的传播者、传承人,用报告文学、散文、诗歌等形式,为非遗保护传承作出贡献。


  “读了这本书,我对书中写到的非遗有了直接、鲜活的认知。非遗不再是博物馆、展览馆中的展品,而是和人们的生活联系在一起。”重庆市作协副主席、重庆文学院院长张兵(小桥老树)说,参加到保护传承和传承工作中,成为文化传统和现实生活的桥梁纽带,是非常有意思的事,非常有意义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