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天地 > 评论 > 正文

金铃子:泥土中长出的理想主义者——读朱传富诗集《支撑》有感

来  源:重庆作家网    作  者:上游新闻    日  期:2023年11月23日     

《支撑》是重庆渝中区作家朱传富多年努力的结晶,同时也是他的首部诗集。近年来,我屡次在互联网和报刊上读到朱传富的诗作。作为好友,我们的交流与讨论总是围绕着诗歌展开。然而直至今日,我才得以有机会全方位地阅读这本诗集。它分为四个篇章,探讨了人生、乡愁、生活和命运四个主题。《支撑》引领读者在都市喧嚣中追寻内心宁静的哲思探索。诗集让人感受乡村的力量与生命力,以及与诗人之间的羁绊。诗人真诚而朴素地把生活场景化成一行行诗,带给人们对生命和记忆全新的思考。通过阅读这本诗集,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其故土、亲人的深沉情感。
在首个章节中,朱传富用诗传达了他所面临的困境、困惑、挣扎以及不屈不挠的精神。他以诗歌的形式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展示了他对未来的热切期盼。在他的诗歌《躲避》中写道:“世间遍布着悬崖/立于我们看不见的地方,令人胆寒”,并以“拒绝深渊”一句作为全诗的结尾。诗人在面临危险时常会想起父母曾经无私的警示。尽管父母已离世,但他们的言语仿佛流传了下来。这揭示了人们在面对困难和危险时的自我保护本能以及对亲情的思念。整首诗流露出对逃避和对抗深渊的思考与奋斗。诗人以一种微妙而深刻的方式描绘了生命中无法看见的事物被某种无形的力量所拖拽,缓慢地改变或失去。诗中列举了一些例子,如时间、青春、理想和久违的爱,以及诗人自己被某种事物所牵绊。传达出生命中的不可逆转的变化和失落的感觉。时间不可遏止地流逝,青春逐渐远去,理想可能被现实所冲击,久违的爱也可能变得陌生。诗人感到自己被某种事物所束缚,与这些改变和失去紧密相连。“一生用竹篮打水,一生乐此不疲”(《看不见的事物在奔跑》)。朱传富大多数诗都充满了对故乡和归属感的思考。诗人写到“鸟鸣生长茂盛的地方,是故乡/我时常像候鸟一般在梦境徒劳往返//世上有太多的鸟、太大的叫声/动听也好,刺耳也罢,与我有关或无关//都要接纳和热爱。我内心鸟鸣轰响/却发不出声,自己怎么也听不到”(《鸟鸣》)。我们体味到诗人对鸟鸣的感触和内心的矛盾。诗人把鸟鸣比作生长茂盛的地方,代表着他的故乡。诗人常常在梦境中像候鸟一样往返,这可能是对故乡和离别的思念之情的表达。诗中提到世上有太多的鸟和它们的叫声,有的动听,有的刺耳,与诗人有关或无关,但他都要接纳和热爱。我想,这表达了诗人希望能够接纳和包容生活中各种不同的声音和经历,无论是美好还是困难。自身内心世界的困惑和对外界理解的渴望成为一个矛盾点。诗人希望能够通过接纳和热爱外界的多样性来找到自己的归属,并寻求内心声音的平衡性与真实性。通过创作诗歌,他探索到了人生的意义和目标。诗人朱传富的理想主义在他的诗作中得到了充分展示,揭示了人类精神追求的重要性。这使得人们能够感受到诗歌的力量和魅力。
第二部分中,他描写了父亲、母亲、磨滩、箩篼湾、龙溪河畔、明月山、柿子树和田坎等元素,这些诗作充满着作者对故乡的情感和人生意义的思索,让读者感受到他内心世界的柔软与力量。他写道《认亲》:“我是一个农民的儿子/亲近庄稼,拿它们当亲人/秋后的稻茬,心思特别重/它使劲地长苗、分蘖、拔节、长穗/沉浸在再生的梦里/这多像爷爷坟上的茅草呀/自顾自地疯长/浑浑然,不知风向的转变”。作者作为一个农民的儿子,对庄稼有着深厚的感情,把他们视为亲人。特别是秋后的稻茬,让作者心事沉重,这些稻茬努力生长,经历了长苗、分蘖、拔节、长穗的过程,仿佛陷入了再生的梦境中。作者将其与爷爷坟上茅草的疯长进行对比,显示了大自然中生命力的顽强和持久。呈现了自然与人类之间的紧密联系,以及作者对家园的眷恋之情。他写“我的孩子那么弱小啊/还没见过世面,还不懂得悲伤”,有的青菜和萝卜露出稚嫩的头,含着笑容。诗人将这些幼小的植物比作自己的孩子,因此,作者祈祷北风会推迟一些,希望冬季来临的北风不要那么早到来,给孩子们更多成长的机会和温暖的环境。这体现了作者对孩子的爱护和希望,希望他们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和成长的机会。表达出一个理想主义者对人类幼小生命的关怀和愿望。朱传富的诗歌充满了对平凡生活中美好事物的赞美。他用细腻而真实的描写揭示出诗歌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和价值观。他的诗作让读者感受到了对于人性善良和真实情感的呼唤。
诗集的第三辑探索诗人对生活的反思,从《对话》《过秀湖》《一本书的记忆》和《我还想证明什么》等诗篇中,我们可以感受朱传富的人生哲学与态度。他的作品崇尚希望、坚持和自由,并深思现实世界,有着独到的洞察力。在《理想状如蛛网》中,作者描绘了时间的流逝性和理想的脆弱性,比喻理想如同蛛网般纤细易碎,容易受到时间和外界因素的摧毁。这种类比传达了理想的短暂性。时间被描述成坐在木椅上,宛如老祖宗打盹般出神。时间的无形流逝让木椅变得老旧呆板,失去了原本的活力,变得冷漠无语,就像供桌上的牌位那般陌生。通过对时间和木椅的比喻,作者表达了时间的残酷无情,以及岁月对所有事物、人与物的冲击。时间还选择了有来历的人坐在墙面的相框中,眺望过往的游人、尘土和飞虫,然而这些微不足道的存在却未引起时间的关注。这传达了时间对尘世浮华的冷漠,只留下不引人注目的痕迹。通过描述时间和人类的存在,突出了时间的无情性和人类理想的脆弱性,反映了生命的短暂而珍贵,以及对理想的坚持与努力。尽管世界和时间毫不留情地推进,但人们仍在追寻理想、守望并以自己的方式继续前行。
第四辑的主题是命运,诗人探讨了人生中的挫折与追求。同时诠释了为了追求梦想而付出的努力。在朱传富的诗中,处处可见他对人生困境的思考,让读者体味到他在诗歌中描绘的人生之路上的悲喜交织。他在《倒映》中通过对比田野与城市的变迁,表达了生活与环境的改变以及城市化对自然的影响。曾经平地上生长庄稼的地方如今是高楼林立、繁华喧嚣的城市,而从前溪流流过的山坡如今也有了别墅和迂回曲径。这种对比揭示了城市化对土地的转变以及城市化进程中的繁荣与发展。溪流经历了成年的美丽和归隐之心,不再与溪流并存,而是潜伏于地下的暗流河道。它渴望像百川归海一样,向着大海奔去。这表达了溪流对自由流动的渴望和对更广阔空间的追求,同时也暗示着城市中渴望归属的力量。然而,这些溪流却在城市的各个方向遇到了障碍,逐渐衰落,沦为城市中最底层的存在。这种描写揭示了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压迫和消耗,以及城市化带来的不平衡和生命力的衰减。尽管溪流已经退缩至城市的最低点,但它仍怀抱着满溢春水的梦想。这里表达了对自然的顽强和对自由流动的向往,溪流如此,人也是如此,即使在逆境中仍然保持着某种幻想和希望。
在乡村漫步时,有一种纯朴宁静的氛围,仿佛是自然界传达出这些真诚的诗句。我要表达的是,他是一个来自乡间泥土的理想主义者,他的诗集《支撑》既包含对于美好未来的向往,也蕴含对于生活中曲折与挫折的思考,同时折射出他的人生哲学与态度。通过朴实而真挚的诗句,诗人展现了理想主义的精神内核。这本诗集蕴含着对人性的褒美、对美好未来的追求以及对社会公正的渴求。阅读这部作品,将让人更深入地了解朱传富这位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创作感悟。
作者简介
金铃子,中国作协会员,重庆作协全委会委员,诗人,职业艺术家。作品在《诗刊》《十月》《人民文学》等刊发,出版诗集、画集9部。曾获《诗选刊》中国年度先锋诗歌奖、徐志摩诗歌奖、台湾薛林青年诗奖、中国散文诗天马奖、《诗刊》年度青年诗人奖、“中国天水·李杜诗歌奖”、《北京文学》年度优秀诗歌奖、屈原诗歌奖等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