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天地 > 其他 > 正文

深入生活|深入生活的深度,决定写作的高度

来  源:重庆作家网    作  者:秦兴川    日  期:2023年11月22日     

  2023年6月,我的长篇小说《又见炊烟》写作题纲被重庆市作家协会入选为2023年深入生活项目,当时确定的深入生活的地点是梁平区合兴街道,也是我作品中故事“兴河镇”的原发地,也是我出生地和工作地。当时作品还是几前年完成的初稿,题目为《逃离乡村》,重点写城镇化建设让乡村向城镇“逃离”,乡村的凋敝,2018年也获得过《作家报》二等奖资助作品。也曾由区作协邀请市作协著名作家陈川、余德庄、阿蛮等老师参与的改稿会,老师们提出了很多很好的修改意见,他们认为应该写出乡村的振兴,乡村的巨变,我曾按照老师们意见,几易其稿,但均不满意,自己总觉得作品没有写出深度,没有塑造出经典人物形像,但怎样修改,一直很茫然,也很苦恼。

  时逢作家深入生活的千载难逢的机会,获得茅奖的乔叶创作《宝水》的经历也给了我的启迪,我突然领悟:人物不典型、作品无高度,肯定与自己没深入生活有关呀,我决定抓住这个机会,沉入生活中去,去体验、去感受、去创作……我在创作的迷途中突然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在原作品中,我主要抒写的对象是合兴街道及所辖的龙难村。合兴是中国名柚之乡,盛产龙滩柚,被誉为“水果中的人参”,我的父母也是柚农,我从小在柚园中长大,龙滩柚三十年多年来的盛衰兴亡悲欢离合的诸多故事,传奇人物都在我的心中,我在原作中把这些故事、熟悉的人物写了进去,但为何人物不够典型,情节不够曲折,主题不够鲜明呢?我辗转反侧,猛然省悟,或许因为对周边的生活和人物太熟悉之故,才没有足够的兴趣去深入,“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我决定重新确定生活地点,亲身去感受新的生活,寻找创作的激情。

  我决定把深入生活的地点确定为梁平区竹山镇猎神村。猎神村,位于梁平东北部,面积4.6平方公里,距县城30余公里,原有住户450户,人口1260人。

  七年前,猎神村还是一个无人问津,偏远寂静的小山村,村里靠挖石膏矿维持生计,生态环境遭到了极大的破坏,人均收入不及千元,人口外出相当严重。到2017年时,该村常年在家人口不足300人,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

  近年来,该村为保护长江一级支流龙溪河发源地的生态环境,对石膏矿实施了政策性的关闭,并通过矿区修复,建设乡村小微湿地群,造林育林等措施,生态环境逐步好转,并按照“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发展乡村旅游、打造民宿,让村民吃上了“旅游饭”,生活水平持续改善,群众幸福感、获得感不断提升,2019年,猎神村获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的称号,2020年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吸引了越来越多“逃离”的村民回村。2022年猎神村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同年,全村接待游客40万人次,旅游收入6000万元,村集体经济组织增收260万元,分红50余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达3.5万元。他们是怎样实现华丽转身的?曾经的石膏矿主是怎样转产的?村里党支部起到了什么作用?有哪些“逃离”的村民回来的,他们为什么要回来,回来做了些什么?

  一放暑假,我就奔向了猎神村,往返了十余次,访谈人物百余人,收集整理故事二十余个。


  印象最深的是我住宿的老板,46岁的陈万明,小个儿,秃顶,黑得厉害,像非洲人。10前,他入股村里一家石膏矿,年收入八十多万元,在当地是一个小小的暴发户。2017年石膏矿停产,让他寝食难安,一夜秃顶,工作组多次找他谈话,他都闭口不谈,拒绝签字,最后成了钉子户。

  我问他最后他为什么答应关矿的?他平静地告诉我,开矿后,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水土流失相当严重,人口大量留失,连他家的祖坟都塌了好几座。那段时间,他独自一人在村里转了很多天,默默地回忆儿时山里虽然贫穷,却是美好而又幸福的时光,看着猎神村的变化,他有些心动。他说,他不能为了自己的私利而不管村民,一辈子背上骂名。关矿后,他一直在思考靠什么产业才能可持续发展。看着村里的文旅产业越搞越红火,他也从去年开始重新打造自家房屋庭院,新建了一个面积约1000多平米的特色民宿,年收入有20多万。他说,虽然现在的收入不及过去,但现在猎神村的天更蓝了,水更清了,心情也更好了。

  在访问期间,我有幸遇到了离职回村的原第一书记许蔚处长。许处长是重庆市人民医院社会服务处副处长,2021年5月派驻猎神村担任第一书记,今年5月任职期满回原单位,趁着假期再次回猎神村走一走,看一看。许蔚,女,四十余岁,一头短发显得格外干练。一到村子,就被村民们认了出来,村民们都争着拉许处长进家门,七嘴八舌地告诉自家的变化,都争着留她吃饭,送土特产,照相,看着村民们把她当作亲人般地接待,我直觉许处长身上肯定有很多的故事,我决定在她身上做文章。

  我上门去采访村民,果然挖掘到了许蔚救助受伤的蒋茂学,保住了他的右脚的故事;给村民做义诊、健康咨询的故事;带动村民做电商,亲自做导游,优化民宿产业发展,发展竹家乐,创建矿卡咖啡的诸多故事。猎神村能成功创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她做了很多的贡献。我为此专访许蔚,言谈间,她对农村工作有许多的感慨,也讲了开始进村闹出的许多笑话。她说,猎神村是她人生的第二故乡,她对此很留恋,留恋这里的风景,这里的村民,两年的时光。她表示,退休后,准备到猎神村来养老。

  文力平,小个子,戴幅黑边眼镜,时常扎着马尾巴,大学毕业后,毅然放弃城里优厚工作,回到猎神村。小姑娘很阳光,很有朝气,也很有魅力,把男朋友从城里吸引到了猎神村。小姑娘胆子不小,2017年,回到村就成立了重庆立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发展林下竹笋菌种植产业,规模达100余亩,注册商标2个,现在她通过“公司+农户”模式,和男朋友一起,带领村民发展林下竹笋菌种植,成为猎神新村民代表。

  还有孝顺媳妇郑才芬,为家乡创作歌曲的张优富老师,回乡创业的陈宗明、陈宗指,做全竹宴的张四婶,有着一身好手艺的篾匠薛大爷……

  我走进了他们的生活,与他们摆龙门阵,去他们家的饭馆吃饭,住他们开的民宿,同他们一起买竹编,走进矿卡咖啡、村委办公室、“猎神三巷”风情小街,走进封闭石膏矿洞……

  我毅然决定,把原来的初稿《逃离乡村》改名为《又见炊烟》,把逃离乡村的村民,回归到乡村,去描写他们火热的生活,奋斗的激情,生生死死、恩恩怨怨,把他们那些可歌可泣的故事写进小说里,尤其是小说的后半部分,第一书记许蔚成了“蓝娟”,陈万民成了“陈亿民”,陈宗指成了“杨大国”,文力平成了“小文”,故事的场地也由“兴河场”转向“雨仙村”,把他们的故事提炼升华,把他们的形像浓缩概括,突出山乡巨变的主题,没想到,文思泉涌,后来的改稿竟如此顺利,我把修改后的部分文稿发给我的老师,他们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这让我信心大增。

  通过体验生活,我深深地感受到,任何文艺作品都离不开生活这个源头活水的灌溉,都离不开人民的滋养。只有深入生活,把生活咀嚼透了、完全消化了,站稳了人民的立场,用心去感受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才能搭建起与人民群众的“连心桥”。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任何文学作品都离不开生活这个源头活水的灌溉,都离不开人民的滋养。大量文艺创作实践证明:“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只有深入生活,把生活咀嚼透了、完全消化了,站稳了人民的立场,用心去感受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才能搭建起与人民群众的“连心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