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动态 > 文学信息 > 正文

《最是那时光——许大立散文随笔集》出版座谈会暨新书首发式举行

来  源:重庆作家网      作  者:本站    日  期:2023年9月18日      





《最是那时光——许大立散文随笔集》

许大立 著


  9月15日下午,《最是那时光——许大立散文随笔集》出版座谈会暨新书首发式在渝北区财富广场宽院子会议厅举行。




  许大立曾荣获重庆文学奖、人民日报大地副刊散文奖、中国报纸副刊连载作品一等奖等多种奖项,已出版《琴痴》《原罪》《瑞丽的故事》《在春天里回望冬天》《美丽的飞翔》《此爱绵绵》《在我的城市上空飞翔》《烈日下爱在生长》等多部文学作品。




  在座谈会上,许大立谈到了这本书的创作过程,以及特别的出版奇遇。2022年,许大立写了一篇文章,发表在了《重庆晚报》和上游新闻上,这篇文章被言实出版社冯文礼社长看到后,辗转联系上了他,然后就有了这本书的出版。许大立说道,“最是那时光”是出版社冯社长所取,这是两个新闻人的心灵共鸣。


  许大立目前担任着重庆市新闻媒体作协名誉主席,重庆市新闻媒体作协主席江波在分享会上表达了对前辈的敬意:从许大立老师的字里行间,都能读到他的新闻年华,都能感受到新闻人的情怀。在“名誉主席”的岗位上,许老师更是身体力行,不仅笔耕不辍,而且帮助着协会的发展,关心着年轻作家的成长,不遗余力地提携新人,有力地推动了重庆文学的繁荣发展。


  重庆日报副总编辑姜春勇说,许大立一直昂扬着对写作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和激情,他对重庆的热爱是发自内心的,在他的文章中所表现出的这种不守旧、赶时髦的精神气质,正是这座生生不息的城市所赐予的。他总是心怀希望,把时代带来的伤痛与礼物一并收下,当作人生的教育,这些都成为了他创作的源泉。他热忱地关注社会、关注历史,真诚地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是重庆文化的传播者,也是重庆形象的塑造者。


  重庆市作家协会主席冉冉也到会对新书的出版送上了祝福,她说,许大立老师的作品涉及生命生活生存的方方面面,取材广泛,内容丰富,涌现于他笔端的历史人物、山川风物、地域特性精神图景,给我们展现了一幅幅具有巴渝特色和和烟火气息的生活画卷。他作品中正大的品格,开阔的视野,朴实明快的语言,有力地呈现了历史与现实,死亡与新生,爱情与人性、刹那与永恒等多种意蕴,在给予我们阅读喜悦的时候也带给我们沉思和有益的启发。


  中国言实出版社社长冯文礼在座谈会上谈到这本书的出版,确实是一篇文章引起的触动——许大立的文字有一种朴素、豁达且富历史纵深感的特性。后来再看到书稿,那些更多的写重庆的篇章,写家人的篇章,篇篇是佳作,都是作者的真情流露。

作品简介


  《最是那时光——许大立散文随笔集》由中国言实出版社出版,共收录了69篇文章,约26万字,是许大立近年在报刊上所发表的随笔和散文,其中有一些各级各类征文或报刊获奖作品。全书分为“家国情怀”“心灵之声”“笔走天下”三个部分,分别以慨叹家国的今夕之变、体悟个人的生命经历、记录各地的风景人文为主题,将其贯穿起来的线索则是作者的家国情怀和那颗诚挚而敏感的心。





附:蕴含在心灵深处的脉脉温情——读《最是那时光——许大立散文随笔集》


文/杨不寒


  世事如烟,浮生若梦。这样的境界自是超然,却也容易遭遇不堪承受的生命之轻,但人世间仍有一些值得我们永远挂念的事物,并不会如烟如梦般一去了无痕。


  许大立就是这样一位对社会人生抱有深情的作家,他的新作《最是那时光——许大立散文随笔集》近日由中国言实出版社出版,书中共收录了69篇文章,分为“家国情怀”“心灵之声”“笔走天下”三部分。顾名思义,这三部分,分别以慨叹家国的今夕之变、体悟个人的生命经历、记录各地的风景人文为主题,将其贯穿起来的线索,则是作者那颗诚挚而敏感的心灵。当然,作为散文随笔集,其篇章内容的安排,并不会完全按照某类主题行事。事实上,该书也非事先拟定三个主题后才次第成篇,而是广泛辑录了作者比较满意的前作,最后才概括出各个章节总题。这些文章,既写及时感想也写遥远追思,既写市井烟火也写旷野山川,既写亲朋好友也写邂逅的陌生人。


  纵观全书,作者着墨最多的是重庆这座生育了他、也见证了他成长,并且正陪伴着他老去的城市。在《二叔的传奇》《三代报国心》《永远的江北城》中,作者交代了他幼年生于重庆,后又离开重庆,最后在8岁时回到重庆的经历。在《这难道不是爱情》一文中,他以自豪的口吻写道:“20世纪40年代末一个秋雨潇潇的夜晚,母亲将我生在李子坝一条通往医院的石板路上,于是我变成了正宗的重庆人。”重庆这座战时首都,新时代的直辖市,既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也有强健的发展动能。她收藏了作者的红色家史,又带他领略着日新月异的现代景观。在书中,作者不吝用大量笔墨来歌颂重庆的现代化发展。江北、渝中、北碚、江津、梁平等区县的旧貌改新颜,高速公路、自然风景区、历史人文遗迹等设施与场域的科学改造,都被他诉诸笔端,抒发对陈年往事的眷眷怀恋,却并不陷入忧郁的书生气当中。他总能从款款追忆里跳脱出来,放眼于时代发展的浪潮,共情于老百姓奔向小康的愿望,展现出一种拥抱新事物的乐观心态。


  或许,作者在散文和随笔中表现出的这种不守旧、赶时髦的精神气质,正是这座生生不息的城市所赐予的。梳理作者对自己经历的讲述,我们分明可以看到一个离家奔波的孩童,在嘉陵江边长成了那个高中生,又从江津的一位乡村中学教师成为了四川音乐学院的大学生,而后再从业余作家改行报社记者,进而成为媒体管理者。他遇过难关,受过委屈,但始终乐观前行。他笃信,只要心怀希望,总会柳暗花明。于是,他把时代带来的伤痛与礼物一并收下,当作人生的教育,现今则成为了他创作的源泉。正因为有了这些宝贵的经历,作者才更加热忱地关注社会、关注历史,真诚地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他的散文和随笔也因之获得一种朴素、豁达且富历史纵深感的特性。


  当然,这本随笔集内也不乏轻松趣味之作。如,第二部分中的《红叶情事》《遥远的心结》《路遇一只有残疾的狗》等文章都透出温暖和情趣。在不少篇章的描写中,作者表现出他对日常生活细节的关注,蕴含着作者心灵深处的脉脉温情。掩书而思,该随笔集显现出一种沉着大气、从容不迫的气度,作者用文字记录下这些幻变无常的人世沧桑,既表明一种生活态度,也是一种“美丽”的时代见证。

作者简介


  杨不寒,本名杨雅,生于1996年,重庆奉节人。系云南大学文学院博士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中青年高研班学员,重庆文学院第五届创作员,著有长篇小说《满江红》、诗集《醉酒的司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