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动态 > 时政新闻 > 正文

“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启动,涵盖文学全生态

来  源:重庆作家网      作  者:本站    日  期:2022年8月1日      

7月31日,“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启动仪式在著名作家周立波故里湖南益阳举行。中国作协主席、中国文联主席铁凝,湖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杨浩东出席并致辞。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张宏森主持启动仪式。

“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启动。 王纪国 图

“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是由中国作协牵头,联合全国重点文艺类出版社和文学期刊、图书公司、影视公司、网络文学网站以及文化类网络平台,成立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联席会议,由成员单位定期向中国作协推荐申报优质选题,从作家创作、编辑出版、宣传推广、成果转化、对外译介等多方面统筹协调,形成联动机制,助力打造优秀文学作品。启动仪式上公布了“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的第一批支持项目名单,包括阿来的《寻金记》、毕飞宇的《琥珀的光》、王安忆的《五湖四海》等19部作品。

随后“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联席会议座谈会拉开序幕,十几家文艺类出版社、文学期刊负责人分享了他们的观察与心得,会议由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施战军主持。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李敬泽表示,“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是一个具有创新性和前瞻性的计划,“过去我们只是盯着作家一个环节,这当然是首要环节,根本环节,但它并不是唯一的环节。这个计划最大的意义在于它让我们以更宽广的视野看待精品力作的生产和传播,让我们在复杂的变化中合力建设新时代的文学生态。我们共同的志向是把联席会议变成涵盖文学全生态的创新平台,包括创作、生产、传播、研究、译介、转化等方方面面。”

打造精品,让更多人看到文学之光

益阳是周立波经典之作《山乡巨变》诞生的地方。1957年、1960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分别出版了这部著作的上部和下部,此后六十年不断推出《山乡巨变》以及《暴风骤雨》等周立波作品的多种版本,深受读者喜爱。人民文学出版社总编辑李红强表示,“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既呼应了时代要求、文学规律,又反映了出版界的心声。各文学出版单位将一起探索具有新时代特点的原创文学出版、推广模式,将作家托付的心血之作打造为经得起时间检验的出版精品。

“我们正身处一个喧嚣的新时代,手握美丽古老文字的人要如何书写现实记录时代?要如何在时间长河中刻下壮美的印记?又如何把文学坚定温暖的力量传递给大地上更多的人?这是对文学出版提出的新课题,也是对中国文学原创提出的更高、更紧迫的要求。”《收获》杂志副主编谢锦直言,今天的文学期刊依然面临着时代表达陈旧、纸质传播受限、作品时效性下降等等困境。“中国文学的高质量发展需要一个良好的生态,这个生态环环相扣,相依相存,从作家到评论家,从杂志到出版社,缺一不可。”

湖南文艺出版社社长、《芙蓉》杂志社社长陈新文也表示,同行们一直怀着一个美好的理想,那就是,能够通过出版一部部根植于当前现实的原创精品,记录当代中国正发生的深刻变革,记录当下中国人民最为热诚、最为深切、最为努力的追求和奋斗,“致力于让更多的人看到闪耀于人类文化高地的文学之光、理想之光和希望之光。”

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支持项目名单

合作共赢,寻找真正的文学传单

不少文学出版人也提到了当下面临的一些窘境。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总编辑韩敬群说起一个长期困扰文学出版社的问题:中国当代原创文学资源稀缺,但围绕这点稀缺的资源各方的竞争却空前惨烈,造成了作品价值与市场价格的严重偏离。有的作品从市场的角度,销售可能不过1万册,甚至几千册,但作家动辄开价5万元甚至更多。这样非理性的竞争使大家的注意力只集中在一城一池的得失,却忽视了一个基本的道理:文本才是一切的基础。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社长张在健提到了纯文学图书的销量下滑与严肃文学的读者削减。尤其在后疫情时代,随着大众消费习惯及阅读习惯的变革,纯文学图书作为“非刚需”,很容易淹没在各种错综复杂的信息流里。优秀的文学作品越来越难触达大众读者,即使是著名作家的长篇新作,如果没有强势宣推,也很难有很大市场反响……“作为以文学出版为核心工作的出版者,我们愈发感到,文学的巨大价值没能很好释放出来。”

上海文艺出版社副社长李伟长因此认为,“攀登计划”就是“搭梯子”,在选题、作家、出版社和市场之间构建联系,包括此次与平遥电影节合作的“迁徙”计划。“但要想真正地扩大影响,要破圈突围,就得打开别人家的羊圈,比如抖音、B站、小红书、豆瓣——打开他们的门,把我们的羊放进去,一则让我们的羊睁眼看看圈外的世界,二则可能会形成合作共赢。”

他特别举例“东方甄选”,《额尔古纳河》直播带货销售近五十万册,“一方面是码洋,更重要的是发展了几十万可能的文学读者,是一批巨量的文学传单。这个意义巨大。 ”

活跃现场,为未来之文学培养年轻的力量

可以看到,除了阿来、毕飞宇、王安忆、林白等名家,“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第一批支持项目名单上也有石一枫、笛安、马伯庸等青年写作者的身影。当大家望向写作的现场以及更远的未来,年轻的力量总是格外牵动人心。

“余华32岁写出了《活着》,莫言32岁写出了《红高粱》,徐则臣出版《耶路撒冷》的时候是36岁。相对说来,今天的年轻作者在这方面还是有差距的。”韩敬群特别提到,文学界也要加强对年轻作者队伍的培养,为长篇小说创作储备未来足够可用的人才。

《当代》杂志执行主编徐晨亮认为,文学刊物不仅是刊发作品的平台,同时也应该是及时推介新人新作、传播文学价值观的媒体。2019年他在《中华文学选刊》曾组织过一个大规模的青年作家问卷调查,参与调查的青年写作者提到,虽然现有的文学期刊与文学出版等传播机制为他们提供了足够大的空间与足够多的途径,但表面的热闹并不代表文学的繁荣与机制的完善,反而会让一些真正的好作品被“饱和溢出”的信息所“淹没”和“稀释”。“这一点非常值得我们思考。”徐晨亮说,文学期刊编辑的工作应该是通过作品的充分挖掘、精心筛选和有效传播,把文学现场中异彩纷呈、充满活力、呼应时代变局的那一面呈现出来。

听取与会人员发言之后,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张宏森在总结讲话中指出,“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的实施要充分认识其重要意义,主动担负推动文学繁荣发展的时代责任;也应加强合作,不断优化工作机制,以精品力作提升文学在现代传播格局中的竞争力;还要高度重视编辑队伍培养。优秀的年轻编辑和年轻写作者一样重要。“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要顺利实施、完成预期目标,必须要依靠一支视野广阔、知识渊博、艺术敏锐,能够稳得住心神、耐得住寂寞的高水平文学编辑队伍。

来源:中国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