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学专题 > 乡村振兴专栏 > 正文

美丽乡村|焦芬:脱贫路上崭荆棘

——访长寿区双龙镇脱贫致富女强人邓小琴

来  源:重庆作家网      作  者:焦芬    日  期:2022年5月6日      

                                              

从一个贫困户,蜕变为养猪大户,并带动村民脱贫致富——邓小琴,一个不甘命运捉弄的人,一个在脱贫道路上与时间赛跑的人!

脱贫之路,布满荆棘,也开满鲜花!一路走来,她不断战胜自己,挑战自己,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耕耘和付出,铸成了她在脱贫道路上的成就和美丽!


岁月如歌  梦想从这里起飞


到双龙镇红岩村采访邓小琴那天,连续下了几天雨的天空,仿佛因我们的到来也晴了。隆冬的天空,出现了多日未见的阳光。在红岩村驻村干部汪建的带领下,我们来到邓小琴的家里,只见两大幢养猪场厂房一前一后建立在邓小琴家的周围,旁边的机器不停地搅拌着小碎石。在给邓小琴家干活的村民看到我们的到来,便大声朝屋子里喊:“邓小琴,有人找你!”

邓小琴探出头来招呼我们。在得知我们的来意后,她反而不好意思地说:“我没有什么事迹可宣传的,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事。”她收拾完厨房,拄着拐杖,端了根长板凳,让我坐在她家门口处。她也坐下来,无比深情地望着她家的那两幢才新建起来的养猪场,那些岁月的往事仿佛就像一首动听的曲子,从远处飘来……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邓小琴出生在双龙镇谷黄村的一个农家里。初中毕业后,她就在家务农。1992年,经别人介绍,她认识了红岩村的张云平,并与之结婚。一年后,邓小琴的儿子也来到了这个世界上。虽然邓小琴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但单靠在村里种地,每年的收入还是太有限了。于是,邓小琴与丈夫商量,把孩子留在老家让父母照看,他们两人一起去福建打工。

1994年,邓小琴夫妇收拾好简单的行李,带着对未来的梦想,踏上了南行的火车。

他们初到福建,在老乡的帮助下,顺利地找到了一家养猪场,并双双在那里打工。

在打工期间,邓小琴一心想学养猪技术和经验,她干活非常吃苦,深受养猪场的老板赏识,不但给他们涨了工资,还单独给他们分了一间宿舍。为了报答老板对他们的关心,邓小琴私下买来很多有关养猪方面的书籍,一个字一个字地认真阅读,并结合到养猪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摸索。怎样加工饲养、配料?怎样才能把猪喂肥?怎样给猪预防疫情?怎样才能把肥猪销售出去?这一连串的问题,都让邓小琴在实际工作中找到了答案,为日后自己单独的创业打下了基础。

在福建打工期间,邓小琴还一边忍受着思念儿子的痛苦,一边拼命打工挣钱。为了节约开支,邓小琴夫妇只有在春节时才能匆匆回家和儿子父母团聚。虽然忙碌,但他们的内心是充实的。

然而,这样的日子没过多久,不幸的事却发生了。

那是2001年12月的一天,福建当时的气温非常低。邓小琴像往常一样,早早就起来清洗猪舍。由于地面结冰,她的脚一滑,一头摔在地上,头也撞在粗大的铁水管上。虽然邓小琴强忍着疼痛爬了起来,但几天后,她原本健康的身体,左半身竟失去了知觉。医生说邓小琴是先天性脑血管积血,她迟早都会瘫痪的。

在经过多方面的求医和医治后,邓小琴的病情却丝毫没有好转。眼看打工攒下的积蓄也快花完,邓小琴劝丈夫把她送回老家,听天由命。

2002年1月中旬,邓小琴无奈地回到了老家双龙,这个原本幸福的小家,一时却陷入了困境。

“老公,我们离婚吧,希望你重新找个好女人过日子……”在寻求医治仍无望后,邓小琴绝望地对张云平说。

“离婚?我哪里对你不好?”张云平知道妻子是个善良的人,毅然回绝了她的要求。

在邓小琴强烈的要求下,2002年10月,邓小琴和张云平离了婚。


朝着目标  在跋涉中前行


在离婚后的一段日子里,邓小琴心里无时不在想:“我现在都瘫痪了,我还能做什么?”看到年迈的父母为了她的健康,每天陪着她做肢体复健,省吃俭用给她买补脑药膳,邓小琴幡然醒悟:“我为什么要消沉?我不是还有半边身体可以动吗?”于是,她从亲戚和朋友那里借了些钱,在村头开了家杂货店。

开始两年,杂货店还能勉强维持。可是,后来村里修路,修改了路和走向,原来的老路全部中断。这样一来,邓小琴的杂货店就变得越来越困难,她只好关掉店铺。好不容易捡起来的信心再次被击碎。由于断了收入来源,邓小琴被纳入建卡贫困户。

“难道我真的就没有出路了吗?”在无数个夜晚里,邓小琴辗转反侧地问自己。突然,一个梦中的场景让她看到了以前在福建养殖场打工时,讨论如何配对饲料和猪的长势情况。这一画面的出现,让她一下惊醒过来。她拍了拍自己的脑门:“我怎么把这些年在福建学的养殖技术给忘了呢?”她兴奋不已,“对,我就在老家养猪!”

心中有了主意,说干就干。第二天,邓小琴拄着拐杖,一拐一瘸地找到村书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养猪。

当时,亲戚朋友都劝她,说她身体不好,叫她不要去养猪。可她目标已定,决心已下,大家只好让她去养猪了。

在最初的养殖中,邓小琴利用自家的几间圈舍,养母猪和猪仔。母猪下的猪仔,卖掉一部分,然后留一部分来自己养,等猪仔长到50斤左右,就卖掉仔猪。这样循环地喂养着,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邓小琴就赚了近2万元人民币。这样一来,她的生活一下子光明起来了。

为了扩大规模,2005年,邓小琴在家附近,建起了一个像样的养猪场,由原来的3头母猪,逐渐发展到10多头,同时,还兼养猪仔,不断地循环喂养和扩大。

2007年,邓小琴已经不再满足只做母猪和猪仔生意了。她在离家乡十公里之外的龙河镇合兴村,租下了一片厂房,然后将其改建成养猪场,专门饲养商品猪。

合兴的养猪场,由于规模大,效益也不断增收。这时,邓小琴的丈夫也回到家里,来帮邓小琴。

2011年,邓小琴的两个养猪场不仅拥有30多头母猪,而且猪仔也在不断地长,不断地卖,每年出售的商品猪多达500头。

正当邓小琴谋划着美好未来的时候,现实却给了她当头一棒。2016年,由于邓小琴老家的养猪场靠近水库,属于水源保护地区,政府要求她立即拆掉养猪场。才刚刚走上正轨的养猪场,说拆就要拆,邓小琴的心里是又着急又委曲。她来到双龙镇政府,找到张青彥副镇长,要他给个说法。

张青彥耐心地给邓小琴解释道:“因为要保护水源,所以,你的养猪场是必须要拆除的。但只要不是在基本农田和养殖禁养区,你说,你看上了哪里的地,我就给你批哪里的地。”张青彥的话,彻底打消了邓小琴的顾虑和担心,让她又燃起了对生猪养殖的信念。


坚守信念  让梦想变成现实

    

得到政府的支持后,邓小琴也积极配合政府,拆除了老家的养猪场。镇政府和村支两委,知道了邓小琴的想法后,为她制定一系列的方案。同时,还组织精干力量为她跑环保、国土、畜牧、林业、通电、通水等。不仅给她修了一条水泥路,送去产业扶贫资金,还给她申请了5万元的小额贷款。

2018年9月,挖机进入邓小琴选好的场地,进行平整土地,修建厂房。经过半年的前期工作和改建后,邓小琴的30亩新养猪场终于在红岩村6组风坡嘴建成,她的20头生猪搬进了新家——长寿区楚国农业有限公司。

在这片养殖场里,邓小琴不仅只养殖猪,还变废为宝。她家即将建成的异味发酵床,利用猪的尿、龚,通过处理后,可以卖给别人作肥料。同时,她还在养猪场的周围,种植很多水果、蔬菜,利用多余的龚便,浇灌它们。

2019年,邓小琴靠着生猪养殖,由原来的贫困户,变成了村里的养猪大户,被评为双龙镇养殖能手、女强人、致富带头人!

邓小琴成功脱贫后,时刻不忘乡里人。她说:“如果大家想养猪,我建议养食用土猪和母猪。这样,养殖技术易上手,见效快,收益也可观,我愿意为扶贫户当技术顾问。”

如今的新养猪场,养殖母猪的是一个独立的大厂房圈舍。邓小琴说,养猪场完全建成后,母猪存栏可达100头,生猪存栏将达到1500头,一年可出栏3000头商品猪,一年的经济效益可达到100万元。

“我要感谢扶贫路上的带头人张光勇书记以及双龙镇、红岩村支两委的领导。没有他们对我的支持和鼓励、没有他们对我的关心和帮助,就没有我今天的脱贫,更没有我今天的成就。”邓小琴扬了扬头,从凳子上站起来看着她的养猪场,冬日的阳光正好照着她家的养猪场。阳光里,我仿佛看到了一个为追求梦想的人,正沉浸在奋进的喜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