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学专题 > 乡村振兴专栏 > 正文

美丽乡村|南岸作协散文作品小辑(一):赵瑜 李秀玲 李毓瑜

来  源:重庆作家网      作  者:本站    日  期:2022年3月23日      

 

 

去 峡 口

/赵瑜


南岸辖七镇,镇镇有特色。如南坪镇的都市繁华,涂山镇的历史遗迹,迎龙、广阳的生态农业……而我以为,峡口镇富集巴渝地貌大山大水之大美。

峡口镇位于南岸区东南面的南山下部,依山傍水,坐南朝北。镇临长江,与江北区郭家沱街道隔水相望。蜿蜒曲折的长江水穿越铜锣峡,沿场镇经广阳岛出境,奔涌向东而去。

峡口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早在远古时代,先民们就在这里繁衍生息,世代传承。

战国时期,巴蔓子将军曾在铜锣峡外设滩城,置渡口,李膺《益州记》云:“过紫金山(铜锣峡山脉)有古滩城,为巴子置津(渡口)处,是也。又东下,江水孤屿成洲,曰广阳坝,开面数百亩。”

出了铜锣峡,就是峡口镇。清代叫乌羊镇,传说有黑毛野山羊从山上下来饮水,船工就把江边的回水沱叫成乌羊沱。停靠的船多了,岸上搭起了草棚,逐渐形成街面,就以乌羊沱为名,取名乌羊场,后叫乌羊镇。

清同治九年(1870年),场镇被洪水冲毁,重建复场时由当地名士李大兴主持开场,故名“大兴场”。这个名字一直叫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1993年,峡口镇正式建立。如今,这里已是街连市接、市场兴旺、生态优良、四季繁花的现代化新型城镇。

去峡口,以前得翻南山,上得黄桷桠,再蜿蜒向下。南山后山路窄坡陡,公车上箩筐扁担,鸡鸣鸭叫,直觉拥挤嘈杂、路途漫漫。而如今,沿茶园通江大道飞速开到,一路鲜花,从容悠闲。

去峡口,春夏正当时。一踏入地界,你就在想来对了,离节奏飞快的主城商圈不过20来分钟的车程,就进入了完全不同的一幅画中——乡村泼墨,山林田野色彩斑斓。

这里的村民聚居区称为“乐和谷”,乐与和,是农家小院的灵魂。在商圈,早上,你是被坝坝舞喇叭、车辆的鸣笛闹醒的,睡不着;在乐和谷,你还是睡不着,你是被鸟儿叫醒的。

院子周围都是田野。绿莹莹,翠生生,嫩叶藤蔓,片片相连。老年人不必说,丝瓜茄子、海椒洋芋,悉数认清,但80后、90后的城市青年就不一定了,张冠李戴胡猜一气,引来院子主人淳朴大笑,递来一个菜篮,叫你拎着乱摘,把好心情全部采进篮子。

走到田野高处,可以看长江边美景。铜锣峡,长江小三峡之一,旧时设有关卡,江上有锁江的铁链,是重庆水上的重要关隘。

江峡雄伟,风光奇绝,历来是文人骚客歌咏的对象。如今,江滩上依然有翻飞的水鸟,白发的钓翁,令人流连的江景。

农家院午餐丰盛,有城里人自己采摘的鲜蔬,农家熏制得金黄透亮的香肠腊肉,更有一汪卤水中雪白的豆花。

做豆制品在峡口,可谓巧媳妇的标配。哪家孩子考上了学、哪家老人做寿,桌上必不可少的就是豆浆、豆花、豆腐乳。

峡口豆腐乳口感香辣细腻,自明清就代代相传,每家都有自己的秘方。须用土灶和木柴烧煮豆浆、只能在腊月前腌制、包裹的菜叶精选莴笋、绝不添加防腐剂等严格要求仅仅是表象,而食客心里浮起的回忆和乡情才是真正的味道秘方:生活在物质丰富的今天,赶上好日子的我们不曾体会父辈生活的艰辛,却难以忘记豆腐乳当佐餐食物的童年时光,难以忘记母亲腌制腐乳的忙碌身影,难以忘记老屋里装着豆腐乳的土陶罐,一筷下去,回味绵长。

吃着这样的美食,总有一种思量。眺望这里的大山大水,更是百感交集。那巴蔓子将军走过的江滩,历经风霜雪雨,仍容颜未改,活力依旧,两千多年过去了,一直在这里等着我们。

这墨绿如屏的南山后山,这奔流不息的滔滔江水,乐和好客的农家媳妇,饱含乡情的农家特产,整个小镇,是不是把千年的历史浓缩在了此情此景,等着你——去峡口。

 

乡村新印象

文/李秀玲


在我童年的记忆里,回老家是一件特别痛苦而又无法摆脱的事。

我的老家在巴南区跳石乡。记得小时候每次回乡,天还没亮就被爸爸硬拉着起床,带着睡意,先是坐一个多小时的公共汽车到鱼洞县城,转车换乘到乡下的客车上。

客车“蹦跳”在坑洼的泥石道,弯弯绕绕,似乎永远也开不到头。我双手紧紧拉着车上的扶手,一路走走停停把我的小脑袋都晃晕了,不知过了多久,车子终于到终点了,爸爸把迷迷糊糊的我抱下车。

冷风让我一下子就清醒了,耷拉着眉毛,满脸的不高兴。爸爸牵着我的手,沿着田埂小路往老屋走去,小路上的稀泥巴和鸡粪鸭粪不一会就把我的新皮鞋弄花了。

祖屋是一座破旧敝落的农家屋。大伯一家还住在这里,昏暗的灯光,残缺的桌椅,头顶上黑黢黢的木梁中时不时有窸窸窣窣的声音传来,吓得胆小的我紧靠在爸爸身边,一动也不敢动。一想到晚上还要在这里住,小嘴噘得老高......

到了九十年代,泥石道升级成了水泥路,客车没以前那么摇晃了,可来来往往的车辆开过,卷起漫天的尘土让我眼睛都睁不开,憋着气不敢呼吸,那滋味真难受。回到祖屋,胡乱粉刷过的墙壁被风雨刮蹭得花一块、白一块,就像唱戏的脸上被弄花的妆。

渐渐地,我回去的次数越来越少。每次回去,爸爸都到处打听联系,去搭别人的车。也必须得早早起来,赶到约定的地方去等着别人,冬日刮着寒风冷,夏天顶着日头晒,简直是自讨苦头吃。

 时间很快迈进了2000年。我有了自己的孩子,更有借口不回去了。可爸爸还是喜欢回乡下,每次回来,都是掩不住的一脸兴奋,告诉我马路扩建了,换成了柏油路;他经常去垂钓的那家村民又去承包了一个大鱼塘,旁边还有个果园子,以后可以去吃枇杷和橘子了;镇上新修了一条街,宽敞的双车道,好多村民都从老屋子搬到新街来住了;镇上通电了,据说很快就要通到山里的每家每户了;离祖屋不远的养老院翻修过了,住在里面的老人们可开心了。

听得多了,倒也引起我的好奇心,想知道是不是真的像爸爸说的变化这么大。

选了一个阳光晴朗的周末,带上我准备的遮阳帽、驱蚊水、风油精,坐上爸爸才买不久的新车,一家人出发了。

半个小时后,就下了高速。驶入宽敞的乡村道路,我不由得睁大眼睛——这是我印象中那个以前的老家吗?

田地带着草帽的村民们在插秧,一行行绿色的生命在播种繁殖,点与线的结合,绿与黄的交织,就这样不经意地勾勒出一幅大自然最美的画面

车窗,空气里传来一阵阵混合着青草的独特气息,清新而又熟悉。

爸爸把车子直接停在了老屋附近的空地,几步路就回到了老屋,三层楼的新房拔地而起,堂屋宽敞明亮,大伯站在屋口,以往驼着的背似乎看起来直了好多。他满脸笑容地把我们迎进了屋,我四下打量,惊奇地叫出了声:“大伯,你们这变化也太大了吧!”

 大伯笑得合不拢嘴,“是啊是啊,前几年喊我们去镇上开会,问每家每户的土地情况,然后安排我们屋子前面的地种姜,后面的庄稼种玉米,栽果树。镇上有专门的技术员定期来指导。到了收成的时候,镇上联系供货商来收货。网、饮用水、公路、有线电视,互联网全都实现了村村通。这日子哟,一年比一年过得好了。

爸爸在一旁,顺手递给我一个刚烤好的红薯,吃了一口,甜。甜在嘴里的是红薯香,甜在心里的是老家美丽的变化。

大伯收拾了三楼的两间屋子给我们。每逢周末,我们一起上来,爸爸栽树,我养花,儿子喜欢院前小池塘里的金鱼,更喜欢追着一只名叫“晃晃”的小狗到处跑。

老家的发展日新月异,回家的路越修越宽,心情也越来越好。春天绿满田间迎晨曦,夏日桑榆暮景送晚霞。乡民们的欢声笑语随处可见。

我也开始关注农村的新闻了。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调研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2017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21年,全面实现两不愁三保障

镇政府依托当地特色经济让乡民致富,乡民们保护好青山绿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果园和茶山、花木种植和红枫植物园、农家乐和民宿......到处一派欣欣向荣的乡村好风光。

我轻轻地哼起了一首很久以前的歌

“一座座青山紧相连

一朵朵白云绕山间

一片片梯田一层层绿

一阵阵歌声随风传

......”

 

南山盆景,双龙村的中国故事

/李毓瑜


在南山,有个叫双龙村的村庄,栖居着赤脚的山民,酸性的土地适合种草,但却只能种粮食。地少人多、山高坡险的南山,一方水土养活不了这一方人。

八十年代,南山还是那个南山,人还是那些人,日子却不是从前的那个日子,他们不种粮食,遵循200多年的历史,制作盆景。


杨 彪


杨彪,从小得天独厚家庭的耳濡目染,对花草苗木有着天然的亲近与敏感,一颗种子埋进了初情少年的心。

与全国盆景制作大师田一卫结缘,他感悟着盆景天地制作的技艺。石龙、放牛、大坪、联合村的盆景制作户是他切磋技艺的战场,花卉市场是他放眼盆景制作的大视野,树根桩头与造型奇异的石头,引他进入一个哲人的世界。一木一石,修炼自己。

刮土、堆泥、剪枝、磨石……他用诗人的语言与旋律,挑花捡枝深吟浅唱,用灵魂、温度,赋予盆景生命。

“为伊肖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他成了方圆数十里有名的盆景制作人。

2001年,他的作品《洒向人间》《彩云归》,获得了金奖。

精进的人生,从敬畏开始。他用别人看不穿的积累,厚积薄发,他的盆景作品先后四十多次参加国际、国内的盆景大赛,获得各种金奖银奖铜奖100多枚,他的盆景作品自成一体,形成了典型的杨派风格。

2014年为振兴乡村经济,他积极参与南山盆景展销交易一条街的工作,为打造双龙村杜鹃花谷,在新长征的路上追梦幸福人生。

2018年,他担任了重庆南山杜鹃盆景研究协会会长,为双龙村盆景的制作,让古老而又蕴藏着生机的非遗文化,传承发展下去。

群雁高飞头雁领。他是南山杜鹃盆景制作那只高飞的头雁,他是那个为“打造盆景亮点,坚持走乡村振兴发展道路”的领路人。


肖 庆 伟


肖庆伟,双龙村党支部委员,南山盆景技艺非遗传承第二代传人,南山盆景协会秘书长。2016年,这个土生土长幼儿学花卉草木的汉子,从一家房地产公司园林部的经理辞职,白手起家,和同仁组建了南山盆景协会。从重庆开始,学艺全国著名盆景大师田一卫,远足日本取经,从封闭到开放的盆景大视野制作,经历风雨,见证彩虹,南山盆景技艺成为了非遗传承项目之一。他本人也迎来了人生的第二春。

生命不是安排,而是追求。

他的《崖春秋》,2020年斩获了江苏沭阳盆景大赛的金奖。在重庆园博园展赛中,荣获铜奖。

英国女作家伍尔芙说,“一个人能使自己成为自己,比什么都重要。”肖庆伟用盆景,使自己成为了自己,升华了自己。

盆景制作有机遇也有风险,或许人生的意义就在制作盆景的不确定因素中。

制作盆景犹如赌石,花大价钱用十多万买回的桩头,你也无法保证它种植百分之百的成活,耗尽心血制作完成的盆景,有时是有价无市。

为此肖庆伟开办了“林春园工程有限公司南山分公司”,涵盖设计、制作、公园、酒店园林绿化……并建有自己的桩头和苗木基地,用以弥补损失。

村里为了保障更多盆景制作人的收益,振兴乡村经济,规划建造了集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盆景产业园区,并以盆景艺术教学示范、乡村旅游等方式,为村民的经济收入保驾护航。

多头并进,精心精作,近几年双龙村盆景制作人参加了各种展评,获得金银铜奖的盆景,已达千多盆。

2019年双龙村被农业部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和“中国南山杜鹃盆景之乡”称号。

从2016辞职回村,到2019 年的“中国南山杜鹃盆景之乡”,他从来没有忘记过,他作为一个共产党员的初心与担当。

仅仅三四年的时间,双龙村的盆景制作,实现了从传统的分散化到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的突破。

杨彪,肖庆伟,南山双龙村的两条汉子,盆景制作是他们的意念,是他们割舍不下的感情。他们与村里的盆景制作人,是向贫穷开战振兴乡村经济的集团军。

在这片充满吉祥的土地上,他们和双龙村的共产党人,带领着村民,用敬畏和享受,一生只做一件事,制作盆景。在南山,讲好自己发家致富的中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