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学专题 > 民族复兴专栏 > 正文

美丽重庆|许光烈:荷香禅韵洗尘心

——盛夏重庆华岩寺记游

来  源:重庆作家网      作  者:许光烈    日  期:2021年8月24日      


夏至一过,重庆就开始热起来了,连续几日晴天,山城便蒸腾起一片热浪。今天是周末,太阳早早就出来了,空气中满是闷热的气息。想找一个清静之地寻幽问禅,便想到了华岩寺。

华岩寺位于重庆九龙坡,为巴渝古刹,西南十大禅林之一。传始建于唐宋,培修扩建于明清,香火绵延,名闻遐迩,有“巴山灵境韵物华”之美誉。

驱车到达北大门时,太阳更加热烈地炙烤着大地。下车走进热流中,迎面矗立着仿古亭阁式石牌坊,三门六柱,飞檐翘角,横梁上镌刻“巴山灵境”方正大字。牌坊后面的广场上,一大片绿油油的荷叶和点缀在荷叶中间的粉粉的或苞或开的荷花迎风摇曳,荷香播散在阳光的灿烂里。这绿叶,这红花,这清香,带来了一份这盛夏未曾有过的清爽与畅快。

荷花是佛界的圣花。《百缘经》称佛陀释迦牟尼为莲花王子。《妙法莲华经》以莲花为喻,赞美佛法之洁白、清静、完美。《华严经》以荷花之性,颂扬佛的常、乐、我、净“四德”。《三藏法数》把荷华之优点比作菩萨的“十善”。佛界把佛国称为莲界,把寺庙称为莲舍,把莲性比作佛性。《四十二章经》说:“我为沙门,处于浊世,当如莲花,不为污染。” 表明佛教出自尘世而洁净不染的境界。

穿过荷丛,踏上石阶,便是两层三门、红墙灰瓦的寺门。进门洞,前方又是一大片田田莲叶、映日荷花。蓝天白云下,金光闪烁处,端坐着16米高的释迦牟尼金身圣像,一脸慈悲,双目俯视,施无畏印,指引着芸芸众生“众善奉行,诸恶莫作”。金佛四围的外墙上是汉白玉雕刻的佛祖出生、成佛、布道直至圆寂的生平故事。金佛身后,立着6根经柱,镌刻着6000多字的《金刚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双手合十,虔诚默念,祈求国泰民安、家和人顺。

从金佛右侧穿过一片绿荫,过七佛塔、功德林、弘法楼,便到了接引殿。此殿建于清代嘉庆年间,依山而上,一进数重,是中国最大的接引殿。进殿门,踏上石拱桥,迎面便是古色古香的石牌坊,三间四柱三楼,浮雕镂刻极为精湛,佛教人物栩栩如生,“八吉祥”图案纹饰巧夺天工,正面石梁上雕“觉海香光”及“大清道光五年岁次乙酉秋八月廿七日立”。走进殿堂深处的三圣殿,上位供奉着“西方三圣”——阿弥陀佛、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一支荷花供于佛前,花瓣上的水珠晶莹剔透。驻足伫立间,正在礼佛的居士告诉我,阿弥陀佛是无量的化身、观音菩萨是慈悲的化身、大势至菩萨是喜舍的化身,慈、悲、喜、舍,是“四无量心”,是广大的利他心。闻之思之鉴之,争蜗角虚名、逐非分之利,岂不汗颜?

走出接引殿,往右走不远,就到了大寺。大寺门口设四柱三门三楼牌坊,上刻赵朴老手书“华岩寺”三字。大寺为传统庭园式砖木结构建筑群,分为前、中、后三殿堂——大雄宝殿、圣可祖师堂和观音堂。寺内香烟袅袅、梵音绵绵。大雄宝殿内十六尊者木浮雕,姿态不拘,胡貌梵相,或慈悲、或庄严、或深沉、或嬉笑、或激怒,永住世间守护正法、利益众生。念经房里,僧人居士一丝不苟地敲着木鱼、念着经文,丝丝檀香中弥漫着宁静而慈悲的味道。沿着大寺左边的石阶往上走,有一院落,名为“官厅”,抗战时期百岁高僧虚云大师曾在此主坛举办“和平护国息灾大悲法会”,祷告“干戈永息,天下太平,国运巩固,民物隆昌。”大师带领中国佛教界积极投入抗日救国大业,并慨然疾呼:“为正义而引起的战争惨杀,虽甚遗憾,实不得已”。大师有菩萨心肠,更有家国情怀,这正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

从大寺出来,跨过华岩桥,穿过“洞天福地”牌坊,到了小寺。小寺是华岩寺的祖寺,因依山而建,岩下古洞天成,所以又称华岩洞。过前殿,见到嵌入到巨大石崖下的大雄宝殿,飞檐如燕尾,与石崖上的老藤缠在一起。殿内右侧,有一古洞,洞内有一尊长约3米的石刻彩绘释迦涅槃卧像,慈目半合,神态安详,仿佛在向弟子们作最后的告别。出大殿,沿着崖坡往上走,幽幽石洞里佛灯长明,半崖上刻于清同治年间的“有龙则灵”四个大字笔势奔腾、苍劲雄浑,历经风霜雨雪而不挫其势、不湮其神。路边的一丛丛荷花,在烈日下依然生机盎然、清香不绝,偶然飞来的蜻蜓,在荷丛中留下妍丽的身姿。

一路走来,荷香禅韵沁人肺腑,炎夏带来的焦躁渐行渐远。值得记忆的是,我还在弘法楼边上素食餐厅吃了一顿素斋。在淡淡的梵音中,一饭一汤一豆花,半饱半饥半陶醉。洗尘心,得清静,好时光,好机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