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学专题 > 乡村振兴专栏 > 正文

脱贫攻坚专栏|汪淑萍:车田河边的绣女们

——记渝东南第一苗绣大师陈国桃

来  源:重庆作家网      作  者:汪淑萍    日  期:2020年5月8日      




我愿在余生所有的日子里,如春蚕般织梦,用自己对这片土地的执念、用勤劳的双手、用尽气力和智慧,带领桃花源的姐妹们,勇敢前行,脱贫致富,绣出一片桃花源,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我不后悔。回家做刺绣是因为一种爱,对民族文化的爱,是一种感恩,对我们民族的感恩。

——陈国桃




1




离酉阳县城大约七十五公里的深山里,有一个地方叫车田乡小寨村。因修路,我们开车大约五个小时。

借重庆江北区文联赴酉阳开展“脱贫攻坚”主题文艺创作活动的机会,我和其他十多位艺术家来到了这里。

下车后,刚上得坎坎儿几步,忽然眼前一亮,“7字”型木房的边屋里,房檐下、地坝上,共有绣女五六十人,她们正轻柔巧妙地牵着各色丝线在花架上轻挑细绣。

绣女们的年龄,大的六十来岁,小的,只有二十来岁。

不少绣女的身后,或有一个装孩儿的竹背篼,或有一个铺满厚厚被子的小童车——甚至,还有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小床——不论是背篼还是小床,里面都有花花绿绿的小被子。这景象,唯阳光下的车田河边的小寨村独有——时间是二零一九年的三月二十日下午。

对于小寨村这一情景,陈国桃有一段话是最好的诠释:

“二零一九年在酉阳县妇联及各部门的支持下,重庆酉阳深度贫困乡车田第二期苗绣培训如期进行。院子里,厨房里,甚至曾经的猪圈里,到处都是我们学习绣花的场地!留守妇女、残疾的哥哥姐姐,以及深深着迷苗绣的小天使们……”

在小寨村采访期间,我结识了张小平、龙继琴等土家族绣女——在和她们的交谈中,

我有幸了解到酉州苗绣传承人、渝东南第一苗绣大师陈国桃的一些不为人知,帮助山里人脱贫攻坚的故事。

 

在小寨村猫头坝,我采访了二十五岁的绣女张小平,她说:“为了传承苗绣,为了让山里的妇女们和残疾人走出贫困,我们老师辞去在银行的工作,放弃了数十万年薪,她走乡串户,动员留守在家里的女人们及残疾人参加学习苗绣艺术,现在我们的酉绣,早就走进深圳、广州各展馆,还到了世界各国……”

她还说: “我们的陈总,没几个人能赶得上哟,你看我有四个娃,大的女儿六岁,小的儿子半岁不到,出去打工肯定不行,现在好啊,我在家既可带娃儿又可学苗绣,如果以后再办苗绣培训班,我还要来报名学习。”

后来我了解到,凡是来参加培训学习苗绣的妇女,不交学费不说,每天还能得到五十元补贴。

龙继琴是嫁到成都的酉阳大溪的土家族女子。她说:“我是因一个偶然的机会结识了苗绣,从此心里就一直装着苗绣。”她还说:“当我在成都接到陈老师电话后,我连夜连晚赶到车田乡来了。因为买不到票,我一直在车上站了好几个小时。我好激动啊,希望酉阳非遗也能走进我娘家的村落,让我们那里的妇女也学起来。”

陈国桃就像一颗美丽的绣花针,她用她的坚韧和毅力,穿起了女人门走向新生活的群众路线。

张小平和龙继琴都说,陈国桃开培训班已经好几期了。但每开一期,都会遇到各种困难和艰辛。龙继琴说:“前几天我们来到车田猫头坝,没房,没水,没电,连厕所都没有,太冷了,我们还到场上去买老棉鞋来穿。”

可是,只要提到陈国桃和她的团队,没有不竖起大拇指,没有不被她的精神所感动的。带队的老师介绍,前段时间,法国国家色彩研究院院长图鲁兹大学教授、Celine女士以及苏州大学艺术院师生走进了酉州浪坪乡,和她共同讨论苗绣的创新创意设计与未来远景。

未见其人,就先听到陈国桃的诸多故事。我多想认识她啊!我想知道她怎样带领绣女们创造出令人惊讶的风景和奇迹,想听到她亲自讲她怎么帮助妇女们脱贫攻坚的故事。

遗憾的是,张小平和龙继琴都说老师去学习了,她要过几天才回来呢。

算了算时间,她回来的时候,我已经离开车田坝了。

我给陈国桃老师打了电话并作了自我介绍,她加了我的微信。说起苗绣的事情,陈国桃老师谦虚地说:“这是我的工作而已。”除此以外,她没说更多。

按时令,三月已是春天,可小寨村的寒风依然凛冽刺骨,连续多个晚上都是冰雹雨加雪。但早上起来,这里的山、石、树、竹、青草、野花、河流和竹篱内的花们,又多一分春的色彩了。

 


2


 

陈国桃的老家在湘西,妈妈是重庆酉阳大溪人。她所生长的环境,都是苗族和土家族人的聚居地。山里的女人除耕种,相夫教子、侍奉公婆外,世世代代的女子都喜欢苗绣。不少女子都是四五岁就开始绣,直到九十多岁也还在给曾孙们绣。

国桃家是真正的苗绣之家,外婆绣,妈妈绣,姨们绣,家里的女人们都绣。潜意识中,苗绣文化融进她的血液融进她的生命里。

只是谁都没想到,从大山里走出来,又回到大山里的陈国桃竟然把苗绣做成了一个众人仰望的品牌。她的产品能为国家代言,能尽领我国民族产品在广交会上的风骚。

二零一七年九月,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在北京正式对外开放时,陈国桃选送的“平安扣”、“福在眼前”入选民族文化创意产品,国际友人手捧广告宣传词:最美酉阳桃花源,我为桃花源代言!

前些时候,福建代表粟琼主动为娘家酉州的民族文化苗绣代言,在参加二零一八年的全国代表大会时,穿上了陈国桃为她赶制的土家族服装。

二零一八年四月,酉州苗绣“绣出一片桃花源蓝色胸针”入选“国匠荣耀”与金银产品同台展示在深圳文化产业博览会主会场和分会场。

在“第三届手工艺创新盛会”上,她们的展品得到国家商务部的高度重视,以后可免费参加民族特展区的后续展销会并增加展位,位置也安排在入口处,成为全场民族文化的领头羊。

 


3



生活在武陵山深处的陈国桃,是看着长辈们的苗绣慢慢长大的。她们的衣服、围裙,项链、鞋子、袜子、帽子、坠子、帕子、香包,孩子的被盖、背带,手上的腕环,到处都是猫猫虎虎,花花草草,图都不画一个,随手就绣出来了。

那些图案幽默夸张、韵味无限。那些色彩红红绿绿、大大方方、精彩绝伦。苗绣艺术,无不散发出勾人心魂的魅力,只要看过一次,就会让人终生难忘。

小时的陈国桃就很想学酉绣:“妈妈你教我吧。”妈妈不教。妈妈说:“世界那么大,你得去看看。”她多想她的女儿走出大山到外面去看看啊!

或许那时,国桃也想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在山里,小小的国桃很懂事。妈妈病了。五岁的她就得照顾妈妈还要照顾弟弟。

该读一年级了。学费该怎么办?上小学的书包又怎么办?小小的国桃有了主意,上山采金银花卖钱啊!小小年纪的陈国桃,于是就跟着小伙伴翻山越岭去采摘金银花。

金银花卖了,学费有了,书包也有了。上学了。国桃的妈妈好高兴啊,国桃用自己小小的手找到学费找到书包钱了。

孙悟空不是也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才取到真经吗?国桃从小到大,历经的磨难真是比孙悟空经历的磨难还多,

就说那次吧。

放学回来的国桃该给妈妈和弟弟做饭了。装米的坛子好大好大啊。可米那么少并都在坛子的最下面。小小的身子小小的手,怎么才能抓到那所剩无几的大坛子里的米粒呢?当然得把手伸得很长很长。忽然,她整个人栽进冬瓜一样的坛子里去了。身体像坛口的塞子,一下把坛子口给封得严严实实。她无法动弹,无法呼吸,无法大声地告诉妈妈——我栽到坛子里出不来了。就在她拼命呼救而又想最后放弃的那一时刻,本是无力的腿又那么拼命的一弹,没想到坛子摔倒在地上了。

陈国桃一直鼓励团队里的姐妹们,说自己的命运其实是和她们差不多的累过苦过,说如果家里有够煮一顿饭的米,她也不会掉在坛子里。

在后来的日子里,母亲随父亲在他乡治病。八岁的国桃就独自带着弟弟留守乡村。

十三岁的时候,漂泊在外面的父亲和母亲仍然没有忘记要带自己的女儿和儿子走进城市里。为了生活,国桃在街上摆摊卖菜,也曾捧过玫瑰花上街去卖。城管来了就躲,就跑。没有固定的住处就搬家。六年里,国桃搬家十三次。但无论怎么搬家怎么劳累,有一件事一直没变——到了假期,国桃就去木工房打工挣下一期的学费。

那些年里,陈国桃住过工棚、住过路边、住过没水没电的低矮小屋。

那些年里,陈国桃像现在一样,头发很长很长,可她不得不剪成假小子——房东说她洗长头发浪费了自来水。

一把剪刀剪得断头发,但剪不断国桃热爱家乡的感情、剪不断她征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

那些年里,十九岁的国桃边读书边摆摊、边上班,边养家糊口,后来背着孩子自学。因家人原因,独自承担了三年官司后奔赴北京。

苍天不负有心人,陈国桃考进了中国人民大学。毕业后,她花了五年时间,当上了网点银行的行长。年薪也有了数十万,妈妈多高兴啊,女儿可以在城里享受最为舒适的日子了。

 


4


 

 “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国桃想的和妈妈想的有些不一样,她想听山里的鸟鸣想嗅野外的花香,她想那些坐在小溪边、房檐下、火塘旁绣花的女人们,她想那些两指尖尖用针绣出来的画面好美好美。

回家探亲是一件多么高兴的事啊。可还是那些山,还是那些林,还是那些路,他们怎么还那样贫穷啊?更令人揪心的是老绣手老工匠们一个个慢慢地老去有的甚至已过世。地处偏僻,交通不便,女人们手里再好的绣品也很难成为商品换成人民币。陈国桃心像被什么东西刺了一下,她越来越担心老祖宗传下来的这绝门手艺失传,越来越担心这高雅的手艺无人继承。

反复思考后,她做了让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决定——回家乡去继承这门技艺,让这门手艺一代一代传下去,让女人们的绣品变成商品,让乡亲们慢慢富裕起来。

二零零一年,陈国桃辞职回到大山里。

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有点大,首先是妈妈反对,然后是家里人反对,然后还有来自各方面的压力。

有一天,陈国桃忽然发现妈妈的一个秘密——妈妈无论走到哪里,她都会悄悄带上那双最喜欢的绣花鞋。

山里的女人,早就把苗绣当成生命的一部分。自己从乡下进城,不也是带着一双绣花鞋吗?绣花鞋,充满温情和爱怜,看到它,就想到家乡,想到老祖宗。她开始给妈妈做工作。妈妈拗不过女儿,她只能支持国桃。

 

 


5


 

回到大山里的国桃,她走遍了湘西、渝东南、黔东南的所有苗寨:茨岩塘乡、浪平乡、官楠村……她向各寨里的老绣娘和打苗银的工匠学绘图,学设计,学粘花、上绷架、配线、刺绣、缝合等步骤,学石榴针绣、数纱绣、辫绣、锁针绣等几十种针法。从早上六点到晚上十一点都在绣啊绣。吃住都在山里。

山里的老绣女们从来没遇到过这样执着的女人,她们毫不保留,倾情相教。

那年,陈国桃手里拿着一张绣工精美的苗绣有些迷茫了,这幅作品的真正主人是谁呢?太美太精致了。她想找到主人好好地学习这精美的图案和绣法!为了找到主人,她独自在山里寻寻觅觅。

我翻到了国桃对于那一年那一天寻找主人的回忆:“那天,又是一个人背着包在雨中的村道上走了近四个小时。后来,终于看见一辆山村小拖拉机从背后山坳爬过来,好心的大哥让淋得像落汤鸡的我上了车。”

上了车,陈国桃并没有忘记此次行程的使命,她从背包里拿出那幅作品问开拖拉机的大哥:“大哥,你知道这是谁绣的吗?我想找到她的主人。”大哥看了作品说:“我怎么不认识?这是我老婆银香绣的嘛。”

这件事情让陈国桃感到分外惊奇,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啊!问了那么多人都不知道这是谁绣的,偏偏这次就遇到了苗绣主人的丈夫。

后来,陈国桃再次来到了浪坪乡,这次和上次不一样的是,国桃不再是独行。同行的是苏州大学工艺美术范炜焱所长、法国纺织品设计工程师和给爱马仕设计产品的苏州大学的老师们。他们一路跋涉,舟车劳顿,可是一刻都没有休息,马上用镜头甚至航拍,记录下这神秘而美丽的乡村——国桃用自己的文字,也记录了这次行程。

又见到银香了。山里绣娘们的话不多,可就那一句,直叫人生死相随。

国桃说:“银香姐啊!这辈子我们就只能这样了,一直绣到死,就不再绣了,好吗?

银香姐没有犹豫半刻,看着国桃笑了,她说:“是啊,我也是要绣到死了就不绣了。”

巍巍群山前,两位爱苗绣如命的女子,她们执子之手,泪眼相对,一句“绣到死,就不再绣”的朴素而真诚的诺言,胜过千言万语。

 

 

6

 

 

离职后的陈国桃满怀信心地投入了自己最初开创的苗绣事业,一年后,却惨遭失败。

半夜里,国桃毫无睡意。我该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

积蓄花完了,就进山里。银行回不去了,就打工去。可事业呢?还得干下去——绣品在凤凰景区的代销不好,直销呢?这世界上,总有办法力挽狂澜的呢!

陈国桃决定回母亲的娘家酉阳创业去。上天,好像在故意考验她似的,总是给她前进的路设置了一个障碍又一个障碍。

陈国桃默默地坚持了四个春夏秋冬,但不得不接受一个事实——失败。

但成功,也总是给予从失败里走出来的人。

二零一六年,四年一度的工艺美术大师终于揭榜了,女儿被评为迄今为止渝东南第一刺绣大师。国桃的妈妈以前肯定不会想到女儿会有这样高的殊荣。

妈妈也肯定想不到,二零一七年十一月二十日,女儿接到“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文件通知,女儿被评为“重庆市2017年—2020年工艺美术大师带徒传艺拜师”并参加了拜师大会。

时间好快好快,日历,翻到二零一八年十二月三十一日这一天。这一天是妈妈的生日。国桃发现,被自己称为“小白兔”的妈妈陪自己已经满五个年头了。国桃只能对自己说:“我的小白兔今天六十七岁了,和我一起守望酉城也五个年头了,今天大雪封路,想带她回家乡已经遥不可及了……”她给妈妈做了蛋糕并让妈妈许个愿,简简单单过了一个生日。

二零一零年,陈国桃开始筹备自己开店,地点就选择在国际5A级景区桃花源。她想留住所有的在外打工的女人,苗寨腊尔山、金银山,到处有她的身影……

第三次创业,终于有了一点希望。有朋友加入进来了。可是,这次创业,就像国桃小时抓米栽倒在米坛子一样,看到自己就要抓到那几把米了,可自己又栽进坛子去了——可这个“坛子”太深了啊!在最为关键的时候,朋友选择了退出。这又给陈国桃的创业路致命一击。

怎么办?退却,前进?坚强的国桃不是个在困难面前退怯的人。她想努力再挣扎几把,她想在绝境中凤凰涅槃。

不顾家人的反对,国桃做出了更大胆的决定:贷款创业。

人们常说,世界上有两个桃花源,一个在酉阳,一个在心里。冥冥之中,父母亲给她取的名带“桃”,就让她一生与“桃”与桃花源有更多的一些缘分。谁让自己的的名字叫陈国桃呢?为了心里的那个桃花源,为了让山里女人们过上桃花源般的生活,她决定重头做起。

二零一一年的冬天,国桃写下誓言:希望将手中的针线,带到很远很远的地方,成为行走世界的刺绣大师。

陈国桃想调整方向:不能只局限于酉阳的桃花源景区,得把自己曾有的“四面楚歌”更改成以后的“四处出击”。她决心不能一人战斗,得带更多的人和自己一起创业,得让更多的山里姐妹攻坚脱贫。她开始改变传统的思维,决心以公司+农户合作的方式,与旅游结合,与市场接轨,与生活结合。她要把苗绣做成品牌,她要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苗绣的美丽和魅力。

她这个创业构思,把自己也吓了一大跳。

 


7


 

二零一三年,陈国桃在酉阳古城成立了“酉阳县子月苗族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她有了一个很大的工作室和展厅。这是陈国桃的第四次创业。

她的店里,有一幅“凤采牡丹”是陈国桃用了三个月才完工的得意作品。

她的店里,有镇店之宝“老虎和人面的双面绣”。

她的店里,有表妹吴应花创作的《小狗》,获得了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莆田)银奖……

走在酉州古城上很惬意,那一串串红灯笼在月光下像绣球,抛向钟情于她的有情人。

众所周知,陈国桃成功了。她不但自己成功,也让留守在家里的姐妹们,残疾的哥哥姐姐就近就业,一步一步脱离贫困,也一步一步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了。

陈国桃第一次外出参加的活动是重庆渝洽会,这第一炮打响了,所有产品卖断货,供不应求。公司除了自身发展外,也成了传播苗绣技艺、传承非遗文化的平台,把非遗文化和旅游产业搞了起来。

二零一四年,《中国妇女报》登载了陈国桃的事迹,她为“巴渝巾帼行动 酉阳自治县巾帼精准脱贫苗绣培训”做了一次又一次的充分准备。

国桃的头上,笼罩着很多光环。不过,国桃仍然是国桃,她仍然得独自爬山涉水、仍然得独自承受常人不能承受的苦痛寂寞。不论是风雪夜归、还是烈日酷暑,不论是茫茫群山,还是近乎绝壁的悬崖峭壁,陪伴她的,只有自己的呼吸!陪伴她的,常常是爱歇火的爱车“小白马”。“小白马”不能歇火啊,它是陈国桃独自卸货装货的小货车。“小白马”累了,承受不住,常常提出最为严重的抗议。

那次,十三岁的儿子陪自己到深度贫困乡浪坪。四个小时的翻山越岭让儿子困得想睡觉,他怪这路太窄、太遥远、太危险,今后再也不来这地方了。
    国桃安慰他说:“儿子啊,妈妈害怕孤独,害怕路上野猪横行,害怕前后方熊出没,妈妈需要你的陪伴,需要你注意前边的路……山的那边,等着我们的是深度贫困乡村的奶奶和阿姨们……”她又启发儿子道,“这些年你在城市的家里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出门就是大马路、火车、高速应有尽有;商店、超市、美团还有闪烁的霓虹灯,处处繁华!孩子啊!你就是和妈妈感受一次……”

国桃知道自己的儿子很懂事,记得自己在桃花源病了两个月,远在湘西的只有九岁多的儿子,为了让妈妈开心,排遣妈妈的孤独,他每天会把在电脑上自学的英语、俄语、法语、日语、韩语、西班牙语、德语歌唱给妈妈听。儿子,也想让妈妈在电话那头赞美他极高的语言天赋。国桃病了,还是儿子为自己洗洗涮涮,喂汤喂药。儿子在校得的《最美孝行学生》奖状并没张扬并没给她看,他认为自己和妈妈比起来,自己还在努力中……。可这次,他担心的不是自己,更担心妈妈每次出行之艰、之难,之困……
其实,国桃所承受的更多苦痛家人是不知道的,她对自己说:又是一个通宵,疼痛难忍啊!偌大的城市,只听得见自己的伤口和心脏的撕裂声!漫长的十五天,才开始!夜,是那么的难以承受!

那天,酉州古城中的石板路、汽车,木屋,灰瓦、花盆、灯笼、商标,都被一场忽如其来的大雪所覆盖。夜很深很冷,或许人们都早早进入了梦乡。谁都不知,在这寂静无人的道路上,只有陈国桃扛着重重的袋子,从东风坝的裁缝妹妹家穿越酉城河,迎着漫天飞雪,独自踉踉跄跄爬上来——她不能停步也不敢停步,她怕耽误。

那天,国桃忽然看见三楼教室外面趴满了孩子,她们的妈妈们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学习。国桃毫不犹豫,默默回头,再次走进雨中。她去买了画画的笔、还有吃的,她把孩子们领进教室,安排在台上,让她们不再到处乱跑,乖乖画画、写字。

那天交绣品,国桃见到又聋又哑的哑娘和她的女儿幺妹儿了。

她喜欢这个给石匠男人生了五个娃娃的哑女人,她每天把自己收拾得干干净净。她喜欢哑娘每次交的绣品都好,也喜欢哑娘每次交绣品都带上女儿幺妹儿。可是,她们的生活还是那么艰难与贫困。哑娘无法说话,而幺妹儿只有在国桃逗她时,她才会默默的、忧郁的看着国桃似笑非笑。幺妹儿的这神情,让国桃有被电击般的心痛。她听着周围姐妹们叽叽喳喳,可她却莫名的忧伤和百感交集,她在自己的微博里写道:“哑娘啊!我是多么期待每一次看见你和孩子的笑容啊,甚至希望幺妹儿能在我的面前,像小鸟一样快乐的呈现!”

陈国桃认识了一个远嫁他乡的小妹妹。她老公才二十几岁就生病离去,丢下她和孩子在异乡孤独的艰难生活,因为过度忧伤和辛苦,加上爱人治病的一大堆债,自己才二十几岁就瘦弱得连正常走路都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情。听说可以学酉州苗绣,她和母亲就来学苗绣了,每天认认真真地坚持到最后。那天山里的风特别大,飘着冻雨,是她母亲一个人翻山越岭来送绣品的——她和她母亲绣得最多也最好。

那天,有青年选择在西方国家的情人节里结婚,大师姐姐忙完隔壁的喜酒后,就大汗淋漓的赶到村委交绣品。她见到国桃的第一句话就是:“老陈,对不起,这几天村里喜事多,我到处帮忙,今天让你久等了啊!”尽管大师姐姐拿花的双手冻得通红,可是,她的脸上却溢满开心快乐。陈国桃知道她,命苦的大师姐姐今年六十五岁,前些年失去了唯一的儿子,她带着孙子相依为命。每每谈起绣花,她就格外精神,逢人就说:“我年轻时结婚的鸳鸯枕都还保留着,那时我和老公刚认识不久,他可喜欢我绣的花了,现在有机会,我一定好好绣!”

那天,她得知因车祸下肢高位截肢,左手只有一根手指的陈碧海大哥的身世后,她发誓要帮助他从阴影里走出来了。自古,没有男儿绣花的啊!但现在的陈大哥能用一根小小的绣花针绣出别有洞天的桃花源世界。现在,陈大哥安装了义肢,他站起来了。国桃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她为他写了首诗《酉州苗绣的爷们儿》:

你终于丢掉双拐,

微笑着站起来了……

十一月了。夜黑又冷,陈碧海大哥穿上了陈国桃送给他的发光的安全服又让他背上雨衣,她默默祈祷,希望路上的车辆和行人,为这自强不息的大哥哥开个绿灯。

那天,为了收回别人欠下的债款再付给自己的员工、再让合作方付给他们的员工,陈国桃独自在大雪纷飞的街头四处奔走去讨债,累了,就孤零零地坐在银行门口忍受病痛的折磨。

天冷了。她买来木炭,让寨里的绣女们暖和一点不说,更方便她们中午烤烤洋芋红苕,把糍粑烤得满屋香。

就在她一直付出的后面,酉州苗绣像一场场战斗,在前方越打越响。

二零一六年四月,酉州苗绣受上海世界非遗文化城邀请,代表重庆非遗产业走进非遗城——暨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上海园)。

二零一六年六月一日,《第四届北京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落下帷幕。在近一周的会议交流过程中,各种各样的酉阳苗族刺绣艺术产品得到来自世界各国参会人员的青睐。中央电视台、中国网、人民网、北京电视台、北京频道、巴西国家电视台等各大媒体对她们带去的民族服饰、苗绣技艺和苗绣工艺美术旅游产品进行了报道。国家商务部欧洲司司长、国家外经贸委领导亲临公司展区参观、指导工作。埃及文化部、沙特阿拉伯大使馆、加拿大温哥华等国家文化、贸易部门与公司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二零一六年,陈国桃收到“美丽中国 和谐家园三星堆.民族文化创意设计展”入选通知,她的作品获选了。

同年,酉州苗绣走向国际时尚艺术之都意大利米兰国际艺术中心了。

陈国桃记得在牛津大学的那次文化交流活动。

传统手工与社区文化论坛上,艺术家们各抒己见、相互交流。有个陪着博士母亲的小神童,对陈国桃带去的苗绣作品爱不释手,他单膝跪地,大笔一挥,写下长长的一篇感言:谢谢你们,来自祖国的同胞们,你们是祖国的骄傲,是我们的榜样!我们会如你们一样,努力奋斗、勇敢前行,将我们的民族文化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二零一七年,陈国桃当评为“酉阳非遗(酉州苗绣)手工技艺传承人”。该年度,在第二届重庆老字号非遗展上,酉州苗绣被评为重庆最受欢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五十强。

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陈国桃带领她团队里的姐妹用针绣出的那片桃花源可以潇洒地在世界各处游走了。如今这张响当当的名片,已被陈国桃带到了深圳文化产业世博会、意大利、米兰,德国、牛津、法国、捷克、威利斯……她的名字不只是她个人的名字,她的名字代表着我国苗绣艺术的传承、发展和新的元素的介入与突破。

二零一八年二月八日,酉州苗绣作品“万里长城—中德友谊长存”被德国迪特福特市政府永久收藏并在市政府大厅长期展出,该市市长及旅游局长手持“酉州苗绣”海报为我们民族文化代言!此次中德文化交流活动中,国桃作为我国少数民族文化使节参加!她的脚步并没停止,她得去捷克寻找世界上最好的水晶源头,她要用最好的水晶与刺绣相结合,做最炫民族风。

同年的五月,酉阳苗绣在深圳文化产业博览会上灿烂绽放。她们的极具特色的产品创意,得到中央领导、重庆市委宣传部和重庆市文化委的一致肯定和极高的评价。整个展期,酉阳苗绣作为重庆民族文化产业龙头企业及名片人气爆棚,引领整个综合馆,成为全国文化产业创意产品的一大亮点,她们和多家知名名牌达成合作意向,创造属于酉州苗绣的世界品牌。

陈国桃也继续通过酉州苗绣这独一无二的文化产业,推动乡村脱贫,为乡村振兴做出贡献。当酉阳电视把一百四十一人就业和居家就业的消息告诉大家的时候,人们才知道,陈国桃已经办了培训班二十多期,帮助一千五百人慢慢脱贫走向致富之路了。

二零一八年十二月十九日是个好日子,五十多名学员中有三十多个姐妹与公司达成合作意向,公司负责她们的产品并跟踪服务。这些守望家乡的姐妹可以依托家乡的文化产业实现居家就业、在家照顾老人和孩子了。

二零一九年一月,绣女们得知了一个好消息,“鲁渝牵手文化 小花针绣出新生活”,酉州苗绣又上央视网了。

陈国桃更忙了,作为渝东南代表,入选重庆创新创业团队,并应邀参加“二零一九重庆市专家代表新春座谈会”,她作为少数民族文化企业代表,得去参加“二零一九年全市文化旅游工作会议”,她还得参加提升自己的各期学习班。

 

三月,是百花盛开的日子,陈国桃这朵艳丽的具有民族风的桃花盛开了。她作为“全国巾帼建功标兵”重庆唯一的代表,走进人民大会堂参加庄严而神圣的表彰大会,得到国家副总理孙春兰及刘延东的关心和问候,先后两次接受中央电视台记者的采访,作为特邀嘉宾参加中外妇女招待会。

对于未来,陈国桃对事业充满了信心。如今,她对绣品的销售渠道已经有了新的思路,除了实体店和参加各展销会销售外,还要利用朋友圈、各电商、淘宝……目前,酉州苗绣申请到了56个创意设计版权,一项专利发明。她感恩国家扶贫政策普照大地,感恩姐妹们等到了好时机。她感恩一路遇到的伯乐,政府的认可、民委的不离不弃,感恩山东扶贫培训的支持和家人默默的付出。

就在我这篇文章结束的时候,我想说,国桃,记得二零一八年十一月十七日说的那句话吗?

你说:今天是个好日子,也是我与桃花源结缘十三年个年头了,不知不觉中,那个曾经还算年轻的湘西女子此刻已经白发齐腰了——其实,你才四十多岁。

你说,你那天手捧玫瑰花是最幸福最快乐的,不会像过去那样担心、忐忑、怕被人追来追去。

你说,你现在可以尽情地做一座城市的花痴,放肆地用镜头留下美丽而宁静的夜晚和花的美丽。

你说,你要走向贫困山区的孩子们,引领勤劳善良的姐妹们一同携手去追赶太阳创造我们自己的奇迹。

是的,在你的后面,跟上来的何止哑娘、陈碧海?还有车田河边的绣女张小平、龙继琴……刘甲香、印玉香、王碧香、谭水香、梁红英。

车田河边的绣女们在你的感召下,不仅会去追随苗绣艺术、追随太阳、追随更美好的生活,他们也和你一样,热爱脚下的这块土地上不断繁衍生存的劳苦大众。

夜晚,车田乡小寨村和车水河边的桥及对面的木房一点也看不见,但猫头坝客栈的灯很亮很亮。说到要走,年轻小伙和绣女们都站起来说:“等路修起了,你们一定要再来、再来哟。”而张小平,执意要送与我同去的刘老师出寨口。一路上,她一手拉着我的手,一边用手机的光亮代替电筒给我们照明。

 

离开车田的路上,我记下了那首叫《十绣》的古老民歌:


一绣天山星呃,

星多月不呃明哦咿哟,

绣了一个凡呃间哦

凡间多少啊人 ,

绣了一个凡呃间哦

凡间多少啊人。

……

九绣九条街呃,

大街穿小呃街哦咿哟,

绣了个仙呃家啊,仙家来踩街哦咿哟……

 

再见车田乡,再见绣女们!

 

 



 作 者 简 介


 
   汪淑萍,女。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重庆江北区作家协会副主席,《嘉陵江》(文艺双月刊)特约编辑。小说散文见诸于《北京文学》《满族文学》《乌江》《嘉陵江》《重庆文学》《重庆晨报》等多家报刊杂志。2012年出版中短篇小说集《万水楼》。2016年12月出版长篇小说《樱桃街》(获2017年重庆市文艺创作资助项目)。2018年出版长篇小说《杨柳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