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学专题 > 作家视野 > 正文

洋滔:浅谈熊林清的山水诗

来  源:重庆作家网    作  者:洋滔    日  期:2020年4月22日     

 

 

 

微信图片_20200219163837.jpg

 

我在博客上认识了许多优秀诗人,他们生活在民间,奋斗在底层,刻苦学习,埋头写诗,质量上乘,令我们刮目相看,打心眼里佩服。三峡诗人熊林清就是其中之一。

熊林清是土生土长的三峡人,他在夔门峡一带一所边远的乡村中学任教,天天和学生打交道,只有寒暑假和平时的周末才回县城和家人团聚。他用诗歌唤醒我们心底最真实的情感,感性的语言放射出智慧的光芒,在读者的内心世界产生了持久的共鸣和广泛的影响。

熊林清笔下的三峡景色很美,有着诗情画意般的奇思妙想,我们吟咏着他优美的篇什,跟随他来到他的三峡水乡,顿觉心旷神怡。金凤云海,挤压出一片铮铮作响的碧。天蓝蓝,山青青,风劲劲,草茵茵,好一派宁馨静谧的胜境。我们看到,他的《樱花》“骨头上燃烧出来的火苗”在三峡漫山遍野地蔓延;他《失眠的兰》气势磅礴地“凌乱摆放在叠加的日子里/一笔一笔写空夜色//三千个夜晚,她筑起三千座/毫不雷同的深谷”;《峡江红叶》“只有热烈的冬阳/才能喊醒我苦涩灵魂”;《我和尖峰》满腔热情地把冷峻的天堂烧成温情的乐园/清瘦的河流恢复了古典气质”。熊林清写三峡的一批山水诗,在我们面前展示得光怪陆离,新颖别致,耐人寻味,意蕴深长。诗人或白描细绘,铺垫悬念;或开门见山,烘托渲染;或动静相衬,虚实相生;或咏物抒情,含义深刻。三峡那些红叶飘零,是为等候来年明媚的花香碧绿,绽放最美丽的娇艳。熊林清诗歌的青春在不断的追求中发亮、闪光。

熊林清在描绘三峡具体事物的过程中,非常巧妙地寄托他的情感和理念,把自己的认知融入到三峡的山山水水中,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使读者在欣赏中获得独特的美感。草堂是诗圣杜甫在熊林清故乡奉节的寓居地,杜甫一生写了1300多首诗,其中三分之一是在熊林清的故乡完成的,杜甫当年在草堂种柑橘,有诗“园柑长成时,三寸如黄金”为证。而今草堂镇及奉节县遍植脐橙,成为奉节经济主要支柱之一,熊林清满怀激情地写下《草堂》:把书卷隐入万千橘林/自己做自己的王/满园侍立的文武大臣/随时恭候你的调遣/每一天,都让江风传诵你的圣谕//……身后千年,不过一个转瞬/风吹走了所有的茅草/只剩下更为辽阔的橘林/每个枝头都举着你留下的旗/一个诗情勃发的王国/还在顺着河谷四处扩张//”把千年前杜甫的橘林和现在的奉节脐橙有机地结合起来,衬托对比,伏笔照应,动静结合,叙议相辅,情景交融。诗人把“满园侍立”的柑橘,视为杜甫的“文武大臣”,随时听候杜甫的“调遣”,千年一转瞬,草堂的茅草被风卷走,却留下了“更为辽阔的橘林”。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一系列具体形象,表现出时代变迁和缅怀先古的真情实意。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橘林”和诗歌相似的特点,借助具体事物来表现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感情,含蓄而形象,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诗人托义于物,借此言彼,含而不露,隐而不晦,使诗歌的内容更为丰富,形象更为丰满,情趣更为生动,增强了诗歌的艺术魅力。

熊林清的山水诗善于以小见大,用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主题,突出中心,使诗歌更有震撼力,对事物的环境、外形、行为、心理、语言等作多方面的挥洒铺陈,集中描写,突出本质特点,进一步加深主题内涵,他在《秋山》中写道:那些未经人世的初霜/正依附着枫叶展示自己轻柔的白/只比阳光薄了一点点的白,比刀刃还要锋利/已准备好收割这一岭被风灌醉的枫叶//借助山尖上的风,一片枫叶把自己扔向了天空/那就在那里多待一小会儿,多吸点阳光/等所有漂泊的蚂蚁都回到自己的故乡/再落下来,盖住它们在尘埃上团圆的梦//”诗人从三峡秋山上一枚小小的枫叶写起,如剥竹笋,层层深入,以小见大,以偏概全,点面结合,感情诚炽,以母题意象建构表层结构,蒙太奇的手法产生语象单元的跳跃、撞击,为审美提供创造性空间,把秋山活灵活现地展示在我们面前。秋山的空旷融入祥和的秋声枫叶里,我们愿意做一只熊林清笔下幸福的蚂蚁,和秋山一起,好好活着,满目迷离的秋色只不过是匆匆过客,秋山的高昂,温馨,阳光和梦想,让人联想到秋山上的人民对故乡的热爱和眷恋,让人激动,浮想联翩。

熊林清写《拜访龙汇大黄桷树》:老了,不再以大红大紫的娇嗔/惊醒彩蝶。只能在背风的裂缝里/为蜂王的小朝廷提供偏安/任它们苦熬那些陈年的芬芳//当远来的人拜倒在树下,手心轻抚/那些干裂的树身,他可听到了/来自岁月的回声?像风拂过芽蕾的颤音/在他空阔的胸间长久地共鸣//”这首诗写三峡龙汇的黄桷树不乏生活细节,灵气,坦荡,空旷,阔渺,飘逸,没有沦入对黄桷树的一般性的叙述,这株老了的黄桷树,不再“惊醒彩蝶”,诗人无处不有合情合理而又充满诗意的想象,苦熬那些陈年的芬芳”“拂过芽蕾的颤音”“听到了来自岁月的回声”,奇异陌生,贴心贴肺,散发着诗人对生活深入细致的观察和一缕缕感人的温暖智慧的光辉和对人生的思索,使黄桷树的形象更加鲜明,独具风格。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写诗是一种富有个性的特殊化的语言生活,语言千变万化,但又得有规则,诗歌由感性而生,但再好的感性,也无法绝对保证写出一首好诗。诗是语言中的语言,意味着从诗人感到的世界升华到“诗的世界”,需要艰辛的提炼。熊林清写《牧神与他的奴婢——致旱夔门》:“这样的悬崖,足以让所有的斧头绝望/无论那斧子有着怎样摄人心魄的寒光/都只能化为一湾寒流/委婉在他威仪的脚下,倾述衷肠//……任翅膀进出,亲近他铁石的臂膀/还有什么不能吟唱出来,任它们/弹响沉默的岩石//……小心/不要让脚步踩碎他的芦笛//”对旱夔门的描写,形象生动,利用反差对比使其更加鲜明,对旱夔门的“悬崖”和“斧头”的有意重彩泼墨,起到烘托作用。诗人集中揭示题旨,结构紧凑,动衬静,静衬动,相得益彰。熊林清将现实的景与浪漫的情相结合,创造出别开生面的境界,让人从中领悟到他诗歌的思想,受到美的熏陶。

熊林清《石庙村》《石岗坪》《我的河流》《五月,在尖峰》《生日作》等诗歌都是耐读的佳作,这里不再赘述。诗人生活简朴而思想精神十分活跃,他迷恋祖国的大好河山,远离浮华的世界,哦吟三峡水乡,畅抒大自然的理想,是一位自觉的大自然的歌手。希望他以更加深沉凝重的正能量,星光璀璨的精神气质,为三峡写出更加优秀的诗作。

 

 作者简介

杨从彪,笔名洋滔。中国作协会员,重庆作协会员。原西藏作协理事、拉萨作协副主席、《拉萨河》主编、拉萨市文联党组成员兼秘书长。

 

 

   

 

 

 

 

 

上期精彩回顾》》》

吕进 :抗“疫”诗要守住诗的门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