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天地 > 评论 > 正文

周鹏程《藏地心迹》:高原上的仰望 

来  源:重庆作家网    作  者:周家琴    日  期:2019年12月9日     

苍穹遥远水冷冰寒,风中雪莲真情奉献。你们勤劳朴实的足迹,遍及雪山草原,把昌都当故乡,视藏胞为亲人,三年艰苦奋斗,架起汉藏友谊金桥,让藏东明珠绽放光彩,你们用情用义诠释使命担当——巴渝儿女。——题记

 

那个春天的成都很暖和,作家周鹏程见到我马上从旅行包里拿出一本厚厚的书递到我手上说:书出来了,看后提点意见。直来直去的周班长完全把我当成哥们儿,连一句客套话也没有,而这正是我喜欢的性格。书很厚,400页,近36万字。我说我得慢慢啃读,对于西藏我并不陌生,那是中国的大藏区,我生活在小藏区。
        

一晃就到了秋天,《藏地心迹》收获了遍地金色,荣获重庆市“五个一工程”奖。我由衷的为作家周鹏程感到骄傲和自豪,他的所有付出被认可并得到很高的回报,那些因为去藏地采访回到内地大病一场的伤痛也痊愈了。我想人生的秋天是绚丽的,也是金色的。
  《藏地心迹》报告文学集分七章三十九节,外加序章和后记组成,是献给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礼物,是重庆建设者们在西藏默默奉献的有力见证,是山城人民献给雪山人民的一首深情的赞歌,更是内地人民对高原精神的圣神仰望。
  在《藏地心迹》这本报告文学集里,记叙的都是重庆援藏志愿者们在西藏昌都工作和生活点滴,通过这些文字的叙述和记录,我们可以看到志愿者们肩上的责任与担当,忠诚与奉献。援藏是一段艰苦的岁月,是一份至高的荣光,是一种默默无闻的奉献,是一种大爱的精神。对于年轻的援藏干部群众来说,还是一种珍贵的磨练。

 

这是一部有使命担当的文学作品


《藏地心迹》近30多万字,分七章三十九节,88个人物的鲜活故事跃然纸上,读后被重庆人无私奉献的精神和那份炽热的高原情怀深深感动。211名援藏人。同时在这本厚重的报告文学集里,我还看到了作家周鹏程的艰辛付出,为了写出《藏地心迹》,他也是去西藏去昌都去援藏的基层单位。克服高原高反带来的痛苦,深入基层逐一去采访,跟援藏伙伴们同吃同住,加班加点废寝忘食写稿子,直到采访结束回到重庆就倒下了,在医院躺了半个月后才慢慢恢复过来。

西藏,不仅仅是重庆人民一生的牵挂,也是全国人民一生的牵挂。来自全国各地的援藏志愿者们一批一批走进西藏,支援西藏,建设西藏。对于重庆人民援藏24年来,在西藏发展的进程中是做出了巨大贡献的。24年来,重庆人民见证了西藏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中华民族团结进步的丰碑上,在西藏发展的史册里应该留下他们的名字。作家周鹏程倾情写出的力作《藏地心迹》里,用白描手法真实记录了88个普通援藏者的高原生活,也是在还原援藏英雄们的真实生活,每一个真实的故事,似一粒珍珠,熠熠生辉。在援藏的岁月里,不单单只是奉献,还有牺牲,还有队友们为了高原的明天更美,把自己的生命献给了高原。

《藏地心迹》里真实的记叙了重庆地区援藏人在西藏昌都等地区的工作生活状况,这些日常工作中蕴含一种大爱,一种奉献,甚至是一种牺牲。如果我没有读过这部集子,我不会知道那么多感人的故事。就是因为《藏地心迹》的出版问世,才让我们记住了那么多的无名英雄,才让人们对一个时期一个地方的变化进程有了更多的了解认识。它将会作为一个历史文献留存下来,这个文献尽管多了一缕文学的色彩,它却那么鲜活,那么耐人寻味。这个作家周鹏程2019年献给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礼物,重庆人民要感谢他,西藏人民也要感谢他。
  在高原上记叙人生的滋味,在高原上奉献的内地援藏人要克服严寒缺氧的气候对身体造成伤害各种挑战,要面对雪域高原交通条件复杂的各种因素,要面对与千里迢迢之外亲人的距离,面对对父母妻子儿女未尽的责任与担当。当我读到重庆援藏人张三李四两位同志牺牲在西藏的援藏路上时,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他说是和平年代的英雄。
  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
  重庆人援藏24年来,一拨一拨各行各业的志愿者们前赴后继走在援藏的路上,他们中有工程师、有公安、有医生、有教师……在《藏地心迹》里我看到了很多普普通通的援藏人员的故事,被他们的默默奉献默默付出深深地感动着。

 

这是一部纪实文学的优秀之作


《藏地心迹》以丰富祥实的文字记录重庆人在西藏辛苦的援藏故事。作家周鹏程精心布局谋篇,篇篇文章记叙思维严谨,条理清楚,罗列数据真实准确,人物形象丰满感人。其文字张力收扩自如,文采飞扬,是纪实报告文学中的优秀之作。2019年8月获重庆市“五个一工程”奖。这是对作家周鹏程最大的鞭策与鼓励。
  在《藏地心迹》里,涉及的重庆赴西藏昌都地区援藏人物众多,分布到各个行业各个领域的范围较广。作家周鹏程运筹帷幄,精心编排梳理各个大章小节内容,在七大章三十九节的文字里,做到了重点突出,面面俱到,有血有肉的文字表达。

第一章概述归纳,开篇起笔从“西藏,一生的牵挂”开始,以满含深情的文字记叙了辽阔西藏的援藏路程。从解放初期到今天国家财政投入到西藏的巨额资金数以亿计,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和全国人民对西藏的关怀与厚爱。以事实说话,以数据说话,24年来,重庆援藏之路可谓铿锵有力,阳光普照,如今已是硕果累累。
  第二章医疗援藏,白衣天使献给昌都人民的爱。这个章节记叙了易文强、马颖、陶兰、腾苗、刘军、高德胜、李春等医生在昌都市人民医院援藏的真实工作和生活。这个“组团式”的医疗援藏队伍有20个人,20个人都是卫生行业的佼佼者。让我感动的有:昌都人民医院院长易文强的眼泪是愧对女儿的泪水;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定海神针”马颖;梅花般送来暗香的妇幼保健医生陶兰;还有昌都医院那群斗志昂扬的年轻人。这个章节是对重庆援藏医生的讴歌赞美,读后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第三章在时光的长河里慢慢靠近你。这个章节写的是重庆市首批“组团式”教育工作者赴昌都一中的援教故事。教育援藏是国家发展策略,它凸显了一种国家力量。这个章节里写了来自重庆铁路中学副校长黄土在昌都带领50名教师的援教的酸甜苦辣和取得的成绩。无论是写教育的“苦行僧”周亚军、让藏区孩子笑脸常开的万明富;还是写曹发杨、殷喜洋和黄江三位教师的高原情怀,以及自己掏腰包支助帮扶两个贫困家庭孩子的黄爱明。这个章节我读到的都是人民教师的大爱情怀,内心满是感动与崇敬。

第四章雪域丹心写忠诚。这个章节写的是一群青春荡漾、满腔热情、坚韧不拔的追梦人。黎勇是第八批援藏队的领队,他带领队伍与昌都儿女团结一心携手同行,共同描绘新时代的昌都画卷。这里讲诉了80后爱心县长刘书获察雅县“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故事;写到了队友杨建伟、颜广宇牺牲在雪域高原的悲伤,讲述了罗雄、张智、郑开强、刘海波、周文彬、康林等援藏干部职工在工作岗位上拼命工作的点点滴滴。感动于忠孝不能两全”没能见上父亲最后一面的罗雄。周玮乔、杨利和奂光晓以天使的手帮助芒康县白内障患者寻找到光明。记者谭祺斌三只眼看昌都世界,三只眼洞悉人间冷暖的真情。

第五章茶马古道唱响青春之歌。杨鸥带领21名重庆援藏干部扎根昌都市察雅县,用了三年时间实现了“造血式”援藏。杨鸥实施的是教育援助和经济援助。刘书获是80后县长,人年轻有干劲儿。他负责对口援助察雅县的具体衔接和实施工作,他把爱献给察雅人民。他每年资助一万元给那个单亲家庭的贫困大学生,接对子帮扶4个读书的孩子。察雅老百姓称他“爱心县长”。王呎方、杨云莉、唐玉兰、李时春是来察雅县援藏的医生,他们的医者情怀让人动容。赵世文来自教育局,殷海燕来自城管局,葛钊宇是农业专技干部,税小华是重庆文理学院财政讲师,他们是来自不同领域的优秀人才,背井离乡来到察雅,践行着“扶贫先扶志,扶志先育智”的理念,辛勤工作,默默奉献,且把清风当乡愁。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教育是从娃娃抓起的。藏区的教育与内地相比相对落后。张正清、姚川杰、康远兵、徐强辉、龚正华、徐鑫龙、张萍和肖云利八位来自重庆各个中学的老师,他们把自己多年积累的教育经验无私的传递给当地教师,亲力亲为当好援藏教师。“而今天的察雅县,日新月异,一群年轻的援藏干部在这里唱响了青春之歌,那声音像雪山上叮咚流淌的清泉。”
  “一朝援教察雅,一生情系西藏。”这是重庆教师对西藏人民的深情厚意,这是藏汉一家亲的真实写照。

第六章那一朵朵白云,那一座座雪山。江世洪是从重庆江北走来的铁肩汉子。从踏上援藏路上的第一天起,他就把自己当成类乌齐人,也成了人们眼里的工作狂。他的“一面、一网、一线、补短板”工作思路,这一方案是推动重庆援藏工作由“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由“漫灌式”向“滴灌式”转变,由“粗放式”向“精准式”转变的有效机制。这个用心用情用劲的汉子,梦里的格桑花,永远盛开在他的心原上。夏林援建的“民族团结广场”就是类乌齐县人民心中幸福温暖的春天。李小荣、张群、高凌、吴晓兰和吴彦是来自重庆长寿区人民医院的五位援藏医生,人称“五朵金花”。他们高超的医技在类乌齐县发挥得淋漓尽致,她们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精神在藏区广为流传。周青梅医生的爱心像网络一样宽广,李建斌医生被当地藏民称为“最美格桑花”,刘燕医生帮助母女二人闯过“鬼门关”,年轻的李承泽医生是以“为人民服务”的援藏初衷屹立在雪域高原上的。
  冯伟、王敏、肖大君、朱海均、吴勇、庚小秋、冯照权、罗林、程高均和谭勇10教师是应大山的呼唤来到类乌齐县中学援教的。类乌齐的藏语就是大山的意思。这10个人就是10把火炬,照亮了类乌齐县孩子们求学的道路。

最末一章千里盐田的苍茫诉说。这最后的记叙讲重庆人在芒康县的援藏故事。无论是王代兵、袁晓剑、梁丽华、张茂乔,还是唐成、陈钢、黄颖、夏滔、程瑜等援藏干部职工,他们的身上都彰显出平凡人的不平凡故事,他们的援藏经历于他们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于我们普通读者是一场心灵的洗涤,是感动,也是敬畏。

作家周鹏程就这样详详细细地记录重庆人援藏的点滴事迹,让我们在他的文字里了解这段艰苦的援藏岁月。我们深深感动在他的倾情讲述中,也被一个作家的辛苦付出默默感动着,因为只有一个同行的文字工作者才能真切理解一个作家的不易与担当情怀。由此,我对作家周鹏程是心生敬意和爱怜的。

 

这是一部文字大美心灵更美的作品 


《藏地心迹》如此厚实绵长的一部纪实文学书籍,读起来很轻松很畅快,得益于作家周鹏程行笔流畅、语句鲜活、文字唯美的语言风格。作家周鹏程是个多面手,他平日里写诗歌、写散文、写散文诗。所以即便是写报告文学、纪实文学、非虚构散文这些普遍认为比较枯燥的文学体裁,他也写得如行云流水般的美丽。

《藏地心迹》是作家周鹏程献给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一份厚礼,也是重庆援藏人留给西藏人民一段最温暖的记忆。

祝福作家周鹏程创作丰收,祝福西藏的明天、重庆的明天,我们的明天会更好!

 

(周家琴,女,汉族,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阿坝州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草地》杂志社编辑。出版诗集《卓玛吉的风铃》、散文集《山里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