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天地 > 评论 > 正文

全社会的共同学科

——读长篇纪实小说《情注高考》

来  源:重庆作家网    作  者:斯原    日  期:2019年5月14日     

不同时代的人们会有不同的关注,改革开放以来住房、医疗、教育、反腐等逐渐成为人们关注度极高的问题。教育问题中,幼儿入园、儿童入学、小升初、中考、高考是人们关注的几个焦点,其中尤以被多数人视为成才最后一道“龙门”的高考为甚。

大学有各种各样的学科,少说成百上千种。但我读了樊家勤、樊松父子合著的长篇纪实小说《请注高考》后,强烈感到有一种学科虽然不在任何学校教授,但实际上已成了全社会的一门共同学科,只有学好、实践了它,学生才能最终升入大学;老师、学校才能在激烈的教育竞争中胜出;家长、亲属才能在望子成龙的梦想中使殷切之心稍安;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才能在这一重要领域完成其承担的领导、管理、服务、保障职能,这就是不是学科的学科——高考学。

然而这部小说不是高考学的教科书,并未分章分节讲授高考知识。它只是采用纪实手法,通过一系列人物的的活动,把特定时间(2008年)、特定地点(重庆渝中区)特定单位(巴蜀中学龙湖分校12班)的一次高考的实际准备和实施过程以及期间发生的种种故事展现在读者眼前,从而把高考是全社会共同学科的理念植根在读者头脑——我本人就是这样,也从而把高考最重要的一些知识形象化地传播开来,并且让读者从中得出自己的感受和评判。

感受。就我来说,不但发现高考是一门全社会的共同学科,而且深切体会到它共有和独有的鲜明特点,比如其知识性专业性,仅仅把书中提到的摸摸考试、模拟考试、一模二模三模、提档退档、暗箱操作、体尖艺尖、小语种、自主生、极差、志愿卡、重点批、一般批、提前批、大年小年、上线率、掉榜率等等概念真正搞清楚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不要说备考、身体预检、正式体检、各大学招生情况搜集、准备志愿、填报志愿、考前安检、网上咨询等各个环节上的规定、要求等等。又比如其社会性综合性,学生如何学,老师如何教,家长如何配合,社会如何保障,书中均有涉及,由此还造成其复杂性多元性,即不限于考生,而广泛到一切与高考有关的人员。此外它至少还具有政策法规性、实践操作性、机动协调性等等。

评判。书中只是把一次高考的现状真实深刻呈现出来,同时尽可能把日本、巴西、加拿大、新加坡、韩国和中国台湾、香港等的高考情况和特点加以介绍,至于其对错优劣,并不评说,给读者留下思索对比空间。就我的阅读实际,对所谓中国教育是否失败问题,进行了矛盾思考,一方面对失败论者所说高考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延续,中国教育市场化、产业化,老师的经济利益与学生的升学率挂钩,高考是一场残酷战争,是对学生的摧残,中国教育完全被应试所绑架,素质教育成为一句空话,出不了高质量人才,误国误民等等似有同感,在应试教育方面,甚至比数十年前我们那时候的“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学生的命根”“一清华,二北大,第三东南枝上挂”等有过之无不及,觉得点到了要害,应当引起各级高度重视,通过切实有效的改革,摸索建立起适合国情、有利于人才成长、得到大多数学生、老师、家长和社会认可和欢迎的高考办法、制度。

另一方面,对亿万人民,特别是历届考生、老师、家长、政府有关部门和人员投身其中的高考活动,觉得不能简单以“失败”二字为其定性。书中尹竞进、崔如佳、童新星等几个巴蜀同学为高考所付出的努力和他们所受到的各种煎熬,以林老师为代表的巴蜀老师们高考前后对学生苦口婆心、涓滴不弃地关照、提醒、叮嘱、指导、帮助中表现出的负责、敬业、尽职精神,尹志远、王琳、周文娜、王茂建等家长、亲属所做出的大量无微不至的情报、后勤、疏导、配合工作以及他们所受到的长期反复精神身体上的严峻折磨、考验,尹志远、任科长、史主任、尹处长等工作人员所起到的高考中有序有效的各方面积极保障作用,都使我深受感动。在现有我们无法选择、改变的教育、高考体制制度下,能做到这样已经不错了,也可以说是非常成功了,况且应试能力强弱本身就是一种素质,考试是检验素质的重要方法,高考及其严格的制度、纪律,极其严厉的处罚办法不能不说体现着其追求公平、法治的努力。在大力提倡科技兴国的今天,仅凭手上有老茧就能上大学,不但过时而且过于片面。因此阅读中我常常不由得为我们的学生、老师、家长感到骄傲,为我们的教育事业,为我们祖国的未来感到自豪。

凑巧的是,我的外孙女今年小升初,考入的也刚好是巴蜀中学,就像书中开头部分介绍的主人公尹竞进当年被爸妈喊醒去巴蜀中学报到的情景一样,他从那时起就进入了为着后来的高考而开始的拼搏,而我的外孙女今年也开始了,这使我的阅读充满了一种亲切感。读毕合卷感到本书不限于作者在扉页上写的“献给备战高考的学生和家长”,而且值得承担高考任务的老师、学校、教育部门、公安部门乃至交通、医疗、保密、后勤等等社会一切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阅读,以便读懂、弄通高考这一全社会的共同学科,把我们的高考、教育事业搞得更好更加成功,就中也产生了本文的题目,这是本书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本书之所以取得上述价值和意义,得益于其在写作上的鲜明特点与成功之处。突出的有三点,其一,在作者里。樊家勤、樊松是父子,父亲不但是考生家长,参与了高考全程各个环节上的配合,而且是民警,参与负责高考秩序维持、试卷保密、保管等工作。樊松曾经是考生,参加高考备考、试考、实考一系列活动。他们分别具有家长与考生对高考的切实感受,实现了作者认知和对所写事物主观感情上的互补,特别是作为家长对高考的关注对考生的关心,作为考生对高考所有重要事项乃至细枝末节的灵敏反应都写得切实深刻,入木三分。

其二,在体裁上。本书是长篇纪实小说,作者成功把握了纪实文学和小说创作各自特点,把二者有机融合在一起。具体来说,高考全程骨架的搭配坚持了纪实性,背景、各个环节的推进与实际高考进程保持一致,读起来有时会感到像报告文学一样,真实可信,起到了这一公共学科教辅读物的作用。而其艺术表现则运用了小说塑造人物、编写故事、描绘环境、刻画细节、展现心理等手法,其中不排除适当虚构,使人物活灵活现,故事引人入胜,环境真实典型,细节历历可感,心理差可沟通。

其三,在题目即书名中。突出了《情注高考》的情字,达到了以情感人的效果。极为典型之处是后面部分写到志远、王琳、王茂建、周文娜、崔如佳等人焦急的查询尹竞进高考录取信息而不得,七年临床医学未录取,五年临床医学未录取,口腔医学未录取,巴蜀的新疆、贵州、广东、广西、山东等省录取工作已经结束,拿出一万元现金挽救危局未能奏效,一干人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深夜了还无法入睡。忽然尹竞进打来电话:“爸爸,快查北大高招网站,我被录取了”。志远立即查看,当北大高招网上出现“考号:05500101155828。姓名:尹竞进。录取专业:生物医学工程。”等字样时,众多忐忑之心终于放下,大家立马愁眉一展,极大欢喜,而此时正在阅读的我,也不禁激动得流出了眼泪。当然感人之处不限于此,书中人物,实际上也是作者之情倾注于高考全程各环节、各节点,因此也调动起读者阅读中的深深关注之情。

无可讳言,在我看来此书也存在不尽人意之处。樊家勤常年在公安部门工作,掌握了大量治安案件资料,是他创作的宝贵资源,但运用不当会适得其反。书中先后用较大篇幅讲述了朱翠碧、谢志祥、查香渝、单燕茭、莫珍珠、“蜘蛛虫”等大体类似的故事,虽然起到了在故事中的空闲时间解闷、调剂高考紧张气氛的作用,但故事游离于高考之外,有画蛇添足之嫌。如果把这些删去,增添一些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关注高考的情节,或安徽毛毯厂中学、河北衡水中学等著名学校封闭式备考等社会上大量存在而该书没有的情节,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此点也来源于我阅读中的实际感受:尹竞进一家只写了他本人、爸爸尹志远、妈妈王琳、舅舅王茂建,此外再无他人。我本人只是我外孙女的外公,但阅读中似乎充当了尹竞进外公的角色,与他们一家人同忧共喜。不无遗憾,只是一个《情注高考》的“编外”人物,自然也只能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