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天地 > 散文 > 正文

绿色记忆

来  源:重庆作家网    作  者:王 雨    日  期:2018年5月2日     

四月东莞的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绿得醉人,这一步一景被誉为“南天圣地、百粤秘境”的集生态观光、娱乐健身、宗教文化为一体的景区令人耳目全新。亚热带春风将连绵的山峦披上绿甲,让千年古树百年老林葱郁,一片墨绿,一片深蓝,一片紫褐,似起伏的海浪、虎威的勇士。辽阔的天宇从四面俯垂,云缝间的太阳亮晃晃的。观光车在直通山顶的盘山道上蜿蜒缓行,布满各种任意想象的美妙图案的壁立山岩、随处可见的灌木山花、鲜翠欲滴的雨林、山下的绿荫掩映的樟木头镇喜迎游人,令人心旷神怡。绿色的记忆,绿色的梦。

我欣慰有这等眼福,贪婪地吮吸清新的山林大气。

还真是有缘,正筹拍根据我发表在《小说界》的短篇小说《产房》的由我编剧的同名电影时,恰巧有幸参加了“中外作家交流营”观音山采风活动。《产房》展现的是被誉为送子观音的产房护士长的故事,目睹耳闻了观音山及其来历,我对电影《产房》更是信心满满。

观音山是景区,更是充满了中国文化中国故事的圣地。

景区的董事长黄淦波先生是实业家,更是有深厚底蕴的文化人。身高一米八的戴眼镜的他招呼我们围拢,面对临空打坐莲台的慈祥的观音塑像讲说。我以为,他不过如一般解说员一样走马观花介绍一下这景区。观音山有生态美景,有佛教、道教、儒学等文化积淀,应该成为东莞的一张城市名片。人不在于取,在于舍,你有条件舍这是你的荣幸。《地藏经》说,舍一得万报,人生尽在舍得间……生于斯长于斯的黄淦波先生打开了话匣子。其实,观音菩萨也是人。他那清晰的当地普通话从说景转而说到了人说到了神。讲说了出自宫廷的观音其人是如何不惧千难万险,执着修行成佛的。他不是解说,是在讲故事,讲大慈大悲济世救人的观世音菩萨的传奇故事,讲人生奋斗的励志故事,讲有人物有情节有高潮有悬念的动人故事。我本想独自去观景的,却没有移动脚步,被他娓娓道来的故事吸引。黄淦波先生是观音山森林公园的缔造者,一直关注文化、生态、森林。留住一片绿色,传承一方文化,为世人保住一方绿色的净土是他的追求。曾几何时,观音山还只是名不见经传的荒山,在他和他的团队十多年的努力下,使这里面貌一新。他的现场传神讲述,使我对观音首次了解得这么深透,对观音山景区的艰辛创办由衷佩叹。感悟尤深的是:吃苦耐劳、不懈追求、永不放弃的人生奋斗精神。

“中外作家交流营”活动是今年1月20日在京启动的。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吉狄马加等出席并讲话,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秘书长赵晏彪主持了启动仪式。

参加这次采风活动,有幸见到了中国文联名誉副主席丹增、这次活动的组织者著名作家赵晏彪、鲁奖获得者温亚军、中国作协原创联部副主任尹汉胤,见到了作家诗人夏鲁平、华静、安琪、华小克、王子潇和摄影家万国松。见到了美国的茶文化作家夏云峰、韩国的北大外籍教授薛熹祯、白俄罗斯的青年汉学家达莎,这三位外籍作家均能说熟练的汉语,很便于交流。还见到了东莞的作家、诗人们。网络无处不在,网络传播友谊,很早就在网络上关注我的长篇小说《填四川》的东莞作家王万兵也参加了这次活动,我俩在网上神交已久,这次头一次见面,都甚为高兴。

观音山飞檐翘角的三圣殿、藏经阁在大山的怀抱中,被菩提树等浓密的绿树包绕,氤氲霭气,有如仙境。“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心灵自得净化。三圣殿里,孔子、释迦牟尼、老子三位圣人的塑像共处一堂;藏经阁内,珍藏有儒家、佛教、道学的著作、佛经,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包容。“包容是有利于吸收多元文化的。”当年著名的实业家民生公司总经理卢作孚先生说过这话,当今的实业家黄淦波先生在观音山体现着这种包容。我所在的重庆也是一座包容之城,早先的湖广填四川大移民,后来的抗战大内迁,现今的改革开放,都有利于吸收多元文化。这次的中外作家观音山采风活动就体现了多元文化的包容,来自四国的作家、诗人们济济一堂,共赏佳景,互话文学,用歌声用诗词用书法直抒情怀,畅谈友谊。

最为有意义的是,在藏经阁门前的“中外作家友谊林”植树活动,四国作家们植下了4棵友谊树,嫩叶片片勃勃生机的树苗,见证了这次有意义的一带一路中国文学创作活动,预示中国文学创作的更加繁荣兴盛。

包容的观音山,常青的友谊树,充满春的活力。这活力是因为生命的存在。生命之光辐照大山、绿树;大山、绿树赋予生命的常绿,历世代而不衰。

观音山常青,生命之树常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