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天地 > 评论 > 正文

清溪美,散文美

来  源:重庆作家网    作  者:本站    日  期:2015年10月29日     

——评刘建春《美哉,清溪河》

张望

最近我读了刘建春的散文《美哉,清溪河》,不觉心田一亮。这篇荣获冰心散文优秀奖的文章,深深地吸引了我。古人说:“借一斑以窥全豹”;今人说:“一滴水中见太阳”。

《美哉,清溪河》为何具有如此魅力呢?原因当然很多,比如构思新颖,语言洗炼。但我以为最根本的是出自于一个“美”字,即自然之美、幽静之美和哲理之美。

首先,是自然之美。

清溪河发源于贵州省习水市茂密的原始森林里,流经贵州与重庆交界的四面山区,在重庆市綦江区永新镇清溪口汇入綦河,流域长约80多公里。这是一条普通的河流,一条没有名气的河流。刘建春在这条河流上荡舟一次之后,就以自己独有的散文家的慧眼,发现了这条河流的自然之美。文章的开头,作者即为全篇营造了一个和谐的自然环境。阳光照耀着綦江城,清溪河澄澈如镜。虽然时序还是一月,早春却已经在这里落户了。随后,作者登上一只小船,按照时间和空间的顺序,开始简笔勾勒清溪河两岸的自然景色,展露自己的情思。但作者又不是散漫地描绘沿江风物,而是一开始就集中笔墨,几笔就勾勒出了一幅水墨山水画。你看,这幅画是那样的美!泛着波光的原生态河流,河畔两岸密匝匝的翠竹林,乘船人低声的吟哦和相互的交谈,这一组组图景构成了清溪河美丽的自然风光。船在水中行,人在画中游;水流急,船行缓;两岸风景,观之不足。文章描写清溪河风光,颇见作者的文学功力,只需寥寥几笔,清溪河的自然之美就跃然纸上了,表现了作者高超的艺术才能和卓越的艺术匠心。

其次,是幽静之美。

刘建春曾到北海创办过报纸,并出任总编,还有两年的旅美经历。回国后,曾多次应邀访问过法国和英国等国家……但他的心却好似一碧深幽的潭水,静水深流,波澜不惊。这可能与他自小喜欢唐代诗人王维有关。“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这样的意境,他早已烂熟于心。刘建春本人也是诗人出身,一直把散文当诗来写。在他的散文创作中,王维诗中的那种幽静之美,随处可见。《美哉,清溪河》一文,写到船过白鹤林之时,作者本意是想写清溪河的幽静之美,却又不从幽静写起,反而从喧闹落笔。这样的写法,就显得相当的出色。文中写道:“一群灰色鸭子扑棱棱地跃入溪流,嗄嗄嗄地在水中奋力划游”,这是在写喧;接下来,“流水咏幽诗,白鹤传幽情,翠竹绘幽画,轻舟荡幽意”,这是在写幽;更有那“倒映水中的翠竹,清澈如玉的河流,与那细细的波浪撞击声,那鱼儿唧水的匝匝声,合着那轻柔的摇橹声”,这最后才是在写静,写动中的静。这样层层深入写出来的幽静,才让人感到幽的美妙,静的可贵。作者好似信手拈来,不着痕迹,可谓深得王维诗的个中三昧。

再次,是哲理之美。

分析《美哉,清溪河》,不能不提到宋代散文名家周敦颐的《爱莲说》,“莲之出污泥而不染”即出自其中。周敦颐还是一位哲学家,创立了形象的“太极图”,表现大至宇宙小至万物的内部阴阳存在关系。《爱莲说》和“太极图”,均充满着朴素的哲学思想。在刘建春看来,清溪河的“三绝”都很一般,他只推崇清溪河上的“太极神图”。当小船行驶至沾滩闸坝上游300米处河滩时,山水相间,山水相绕,一幅蕴含着阴阳玄机的“太极神图”呈现在眼前。这不能不让人惊叹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小船放慢了速度,作者伫立船头,浮想联翩。他会想些什么呢?透过这上天赐予的“太极神图”,他想到了一个人只有顺应阴阳之理才能健康长寿,想到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晋代诗人陶渊明,想到了不迷恋权力的古罗马皇帝马可·奥勒留。通过这些丰富的联想,作者悟出了进与退、得与失的人生哲理。所以,作者最后竟产生了拟到清溪河畔买一小屋,租一块地,或垂钓,或荡舟,过安闲日子的想法,从而很好地升华了文章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