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天地 > 评论 > 正文

梦想在路灯闪烁的尽头

来  源:重庆作家网    作  者:本站    日  期:2015年9月21日     

——简评张儒学长篇小说《追梦》

蒋作灿

作者用诗歌的语言,散文的浪漫,雕琢着《追梦》的一字一句,景中有情,情中有景,像一簇簇氤氲弥漫在字里行间,使小说的整体意境呈现出一种绰约之美。

在作者的笔下,以主人公文清为代表的一群生活在小县镇里的小人物们,鲜活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文清的执着,田菊花的虚荣,向燕的热情,谢兰的包容,李杰的惜才,组长的仗义……他们各自以自己不同的风姿,展现着自我,演绎着人生,追寻着梦想,憧憬着希望,最终汇聚成一条浪花奔涌的生活大江,一首气势磅礴的命运乐章。

《追梦》以主人公的拼搏为主线贯穿整个章节。在这主题与主线上始终依附着一种人间至爱——真情。这种真情在故事中既是朋友之间的友情、亲人之间的亲情、爱人之间的爱情,也是素无相识的普通人之间的一种情感,它是一种不求回报,甘于奉献的超越大爱。

整个故事始终弥漫在真情这种超越大爱的氤氲里,是这部小说的特点之一。这种真爱的馨香在“进汽配厂”这一章节中最为浓烈。文清进汽配厂干的重体力劳动,爱情的破碎,编辑工作的失去,是文清最彷徨、最沮丧的日子,以组长为首的工友们对他非常爱护,为了安慰文清,组长安排了“打平伙”,唱KTV,文清因为不会唱歌而被组长“逼迫”朗诵了一首诗……工友们的真情温暖着文清,对他后来的突围与振作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追求真善美是文艺的永恒价值。正是因为如此,《追梦》将我们生活中的美,生活中的真情展现给了读者,故事中大多数的人物都是善良快乐的形象,他们热爱生活,乐于助人。即使有“刘三娃”、“检验”那样“有缺点”的人物,但他们也有真情所在,甚至包括背叛爱情的田菊花,同样有真情所在。否则就不会有后面刘三娃向文清的真诚道歉与田菊花资助贫困儿童入学的故事。

小说的结尾略略粗糙了些,以一句“一晃,三年就过去了”,就进入了尾声(最后一章),谢兰开起了服装店,文清拿到了电大文凭后通过考试成为县文化馆的正式职工,整个故事便结束了。这样的安排使读者感到有些突兀,如果中间作些铺垫,或对前途的憧憬作一些描写,效果可能会更好些。

小说的结语颇耐人寻味。故事的最后,文清与他的妻子谢兰一起在新房的小区内散步,文清问谢兰:在那路灯闪烁的尽头,映现着什么?谢兰说我什么也没有看见,但文清深情地说他看见了:“我看见在那路灯闪烁的尽头,映现着我们的梦想和对美好的生活的憧憬。”当年怀着“作一个县城里的诗人或作家”梦想的农村少年文清,如今自己已经在城里安了家,又成了县文化馆的正式职工,“诗人或作家”的梦想正在向他招手,自己还要在这“路灯闪烁的尽头”生活下去,拼搏下去,回首往事,憧憬未来,浮想联翩……

这样的结语可以使得读者在掩卷之余同样浮想联翩:一个小人物的小梦想,是那样的平凡普通,微不足道,微小得仿佛如同汪洋大海里的一滴水珠,广袤森林中的一株幼苗。然而,正是这无数充满梦想的小水珠,托起了中国梦这个汪洋大海,正是这无数充满梦想的小幼苗,挺起了中国梦这个广袤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