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天地 > 评论 > 正文

孤独寻找的心灵礼物

来  源:重庆作家网    作  者:本站    日  期:2015年9月17日     

——读张儒学长篇小说《追梦》

陈与

在蝉声的三伏天,我打开空调,轻轻翻开油墨纸张的温度,这是作家张儒学自传体的长篇小说《追梦》,是他向我展示他生命长河中的向往、彷徨、孤独、无奈、包容、奋斗的青春之旅,也是一个农村青年在改革开放大潮里的转型抉择。在强大的社会体制中,有身份限制、要大学文凭、还要背后靠山编织的网管网卡网关网状的网络体系,这注定一个农村文学青年在追梦过程中,就像唐僧到西天取经,需经八十一种磨难,或生不如死,或囚禁沟壑,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追梦》的主人公文清,实际上就是一个农村文学青年的化身,也是张儒学的世界。为了追寻找文学梦,一个农村青年力图通过写诗和文学创作来改变人生的轨迹,不再重蹈覆辙父辈“脸朝黄土背朝天,粒粒皆辛苦”的旧式生产和生活方式。于是,他在田间地头的农活中,用汗水作笔,让田园山峦喂养自己的血液灵魂,健壮骨骼,在故乡炊烟的鸟语花香里,孕育呼啸山庄。因为年轻,梦就幼稚,光线也短,视野受阻。他以为,只要当上作家诗人,自己的农村身份就一笔勾销,他就是堂而皇之的城市户口了。

他只身来到城里,在贵人李老师的帮助下,进入一家自筹自支的报社。由于没有印刷费,自筹自支的报社面临倒闭关门,他面临回家种地的尴尬处境,这是他无法接受的窘境。因为他到城里上班,地球人都知道,落魄回家,如何向父母交待?如何面对两小无猜的初恋?如何向山村做出合理解释?在情急之下,振臂一呼的他,带头捐资,他认为这就是自尊心,没有自尊心的人生几乎是不可能的,自尊心是一个人灵魂中的伟大杠杆。

他带头捐资,救活了报社,也救活了自己。后来,他被幸运之神宠爱,进入国家正式单位的县科协编报,虽是临时工,但坐在办公大楼里,他是何等高兴。在此期间,他勤奋创作,写诗、写消息报道、写人物通讯,随着他大量文章见诸于各类报刊杂志,他觉得自己当作家诗人的梦境不远了。谁知,县科协的报刊由于某种原因,办不到准印证,就像一个孩子没有出生证一样,只得停刊,由于他是农村户口,与他在一起的临时工女孩向燕,有城市户口,有当官的爸爸,向燕就留在县科协了。这时,贵人李老师再次伸手,把他留到县文化馆办文艺小报,正当他干得风生水起时,上级解聘临时工的通知,让他彻底从机关事业单位的走出来,应聘到企业当保安、做汽配厂的淬火工、在建筑单位做工等。

追梦不顺的他,在情场上却逐梦他乡,他在县城工作后,把从小在一块长大的女孩田菊花介绍到城里工作,由女同学变成了女朋友。由于写诗,在报刊上发表,他乐意为女同事向燕修改诗稿,使向燕大受感动,主动示爱。在汽配厂工作时,闯入他情感涟漪的谢兰,也被他的文章俘虏,成为他的妻子。

在张儒学追梦的文学创作上,无论是在机关事业单位,或在工厂企业,多多少少为他带来了尊重夸奖,在他工作的各行各业中,很多人认为他是才子能人。但是,在社会体制和农村身份阴影下,才子能人却处于无助无奈的状况之中,他想起法国文学家卢梭的话:“产生自尊心的是理性,加强自尊心是思想,一个人能否有成就,就是他具备自尊心和信心的两个条件”。虽然自尊心很脆弱,但他的精神家园却丰富多彩,就像故土里的红苕藤,在反复咀嚼酝酿,如一排排稻子,收割与检阅相向而行,又像一棵棵包谷,梦想的汗水一刻也没有停止繁殖,为自己耕耘收获,开辟道路河流。

在追梦里,他在转型中产生困惑,这种困惑是对灵魂的淘洗,获得生活的经验,直接获得生命的感悟,也拓展了生命的宽度。对于追梦的理解,张儒学认为,无声为阅,有声为读。在追梦的人生中,一个人的良知正气,价值连城。那些充满忧伤的青春记忆,是他创作文学作品中身心割裂的挣扎纪念。他的梦想如一束微光,黯然销魂,在灯下的忆苦思甜,手起笔落间似有余韵未尽的怅惘,和夜色一样,挥之不去。

在《追梦》里,张儒学把自己亲身经历的过往娓娓道来,或沧桑、或苦涩、或悲情、或遴选,所有的这些记忆,包括人物、包括事件,包括命运的沉浮,都转换成生活和生命的过往,那怀想,那些游历,快意的、惊喜的、悲伤的、愤怒的、焦虑的、狂喜的、疼痛的,五味杂陈,悲欣交集的追梦路上有了更重的分量,也有了不同从前的质感。生活在继续,生命在延伸,追梦未停止,在继续的背后,有他对人生的深层关注考量。当我仔细阅读他的每一个字,或每一组词时,它们形成了语言岛屿,创造出一个新世界,这些看似平常,不是猎奇的词,组合在一起,就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有势不可挡的精神。

《追梦》采用白描手法,这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白描手法不着颜色,也不画背景,只用墨线勾勒人物的形象。它重在以形传神,不重形似而求神似,张儒学把这种写意的技法引入后,对文清没有过多描写,没有过长的人物对话,也不抽象地描绘他的心理,所有关于文清的对话、生活环境和心态环境都紧扣在人物的行动性格上,避免浮夸,力求简练,一切描写叙述都在显示人物的个性,从人物情节出发,找到最能表现个性的行为特征。

我认为,《追梦》由于采用白描手法,因而留下遗憾,就是缺乏心理描写。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认为,心理结构对文学创作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于非理性的潜意识表现开拓了文学的表现疆域,长篇小说的特点可以大谈人物性格,可以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让读者听到人物的内心独白,他还能接触到人物的冥思默想,甚至进入潜意识领域。

对于人性的任何深刻见解都是心理分析,心理描写是表现人物性格的重要方法,可以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如果《追梦》里有人物的心理描写,使人物性格更加丰满,这种追寻的哲学化,可以追思人生、经历、爱情的真相。心理描写正是表现主人公文清对生命体验的凝思过程,带有情感体温,带有终极的精神追问。这样一来,在叙述中有意识地展示人物的心理,或者是人物自述,或是叙述人对人物的心理分析。当叙述人跳出单纯的故事叙述而解剖人物的内心时,叙事不再纯净,而是混杂交织的多重声音。

在《追梦》里,作者的艺术选择与自身的精神个性完全相适,实际上就是他所有的生活,在影响和改变他的创作构成。生活积累影响他作品构建,深刻的人生体验才构成作品的灵魂,他是一个敏感、独立、自尊的男人,在自由拼搏的环境中长大,这些形成了一个农村文学青年的艺术方式,关注自己以及一代人在转型社会里的问题,不仅写出故事,更重要的是揭示他们的内心世界,表现他们的灵魂饱经的折磨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