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家访谈 > 正文

最具实力青年作家游睿:我与小小说相爱十年

来  源:重庆作家网      作  者:本站    日  期:2015年3月27日      

来源:书香重庆网

导语:2015年的3月15日,在文坛备受瞩目的《小说选刊》奖的颁奖典礼在北京落下帷幕。著名作家叶广芩、王十月、蔡骏、红柯等著名作家都获得了本次大奖。小编发现,这次《小说选刊》奖与往年有些不同,特别增设了微型小说奖项,而获得这首次《小说选刊》奖微型小说奖的作家中,有一位叫游睿的作家,他是土生土长的重庆崽儿。

作家游睿生活照

游睿代表文集《一只土碗》

【人物简介】

游睿:重庆开县人,中国著名80后作家,他坚持创作小小说十余年,已出版小小说文集9本,作品多次选入历年《年度最佳小小说》等。小小说文集《点燃一个冬天》入选中国小小说50强,被中国现代文学会馆珍藏,文集《鸡皮疙瘩》入选百年百部微型小说经典。今年3月15日,游睿又在继莫怀戚之后为重庆捧回了第二个《小说选刊》奖,这也是该奖项首次设立微小说奖。

“增设小小说奖项,是主流文学界接纳和推崇小小说的一种表现”

1、游睿您好,首先恭喜您获得这次《小说选刊》奖,您是如何看待这个奖的呢,或者说这个奖对您来说有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

这次能够获奖我个人十分意外,这算是对之前创作的肯定,也是对未来创作的鼓励吧。而《小说选刊》奖此次评出的小小说奖,更大的意义在于将小小说放到这样一个平台上与中篇小说和短篇小说一起评奖,这是对小小说这种文体的肯定,也从一个方面说明现在文学界的主流正在逐渐接纳甚至是推崇小小说。从这一点上来讲,这个奖的意义就更为深远。

2、我们知道,备受瞩目的鲁迅文学奖在第六届的时候也开设了小小说奖项,但很遗憾这个奖项却因为无人获得而被显示为空缺,您又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呢?

小小说进入鲁奖可以说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正如我刚才提到的,这是证明主流文学正在接纳和推崇小小说。至于增设奖项却无人获奖,原因应该是多方面的,我认为这应该是两个方面的主要原因造成的:一方面是评选的标准可能有些争议,鲁奖中中篇小说和短篇小说的评选标准肯定不适用于小小说,需要一套全新的规则和标准;另一方面小小说作家的作品比较散,篇与篇之间不成体系,很少见到主题相同的系列小小说,这也为评奖增加了困难。不过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有优秀的小小说作家问鼎这个奖项。

3、您个人有没有想过去争取鲁迅文学奖呢?

鲁迅文学奖在中国文坛算是最重要的奖项了,如果能够得到这个奖,那当然算是个人文学创作过程中的里程碑。但如果得不到,也不会影响平时的创作。所以说,可以立下这个目标去争取吧,保持平常心,写自己想写的故事就好。

4、当下重庆地区的小小说作家人数还是挺多的,产量也很高,但就是影响力不够,您觉得应该如何改变这个现状?

重庆的小小说作家有上百人,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有几个方面,第一,重庆创作小小说的作家大部分是“兼职创作”,他们在创作小小说的同时,也在创作散文、诗歌,以及其他的小说文体,小小说创作本来就是有难度的,篇幅短,但五脏俱全,如果不专一创作,很难出效果。第二,重庆的氛围不好,人数多,但并不凝聚,没有属于小小说的沙龙、学会等这样的组织,不像广东、四川等地,常有小小说作家的聚会,这样的聚会一是可以解决很多创作中遇到的具体的问题,二是可以让大家更凝聚,保持创作的激情。

虽然整体环境不好,但目前也有不少作家成长起来,比如王元琼、刘婷、刘学兵、马卫等,他们正在逐步扩大自己作品的影响力。下一步,如果能有人长期组织小小说沙龙,抱团作战,就一定能提高整体水平,提升重庆小小说作家的影响力。

“创作,首先会选择自己熟悉的生活作为素材”

5、您的作品里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都是以“留守儿童”为题材,请问这些题材、其中的一些故事是不是都来自您的生活?

我出生在重庆开县,也在开县工作了十年,开县是人口输出大县,身边有很多的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他们身上本来就有很多值得我们深思的故事。大部分的作家应该在创作的时候,都会首选自己熟悉的生活作为素材。这样写起来更加顺手,同时这些也是我们感悟最深,也是最想讲述的故事。

6、您的不少作品都被收录到中小学语文课本当中,甚至还有很多小小说被选入了中小学语文考试的阅读题中,您有没有尝试着去做过这些考试题?

我做过一次江苏盐城的中考试题,当时选用的是我的一篇叫做《一只土碗》的小小说。考试结束后,有个考生通过网络找到我,把这套题发了过来。我尝试着做了一下,结果分数并不太理想。尤其是其中一些问题的设置让我觉得很奇怪,比如说有个问题问到,“标题为什么取名为<一只土碗>?”我当时拿着这个问题想了很久,我也纳闷了,为什么要叫“一只土碗”而不叫“土碗”呢?其实创作者在写作的时候,并没有想太多,只是跟着感觉把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写下来而已,没有那么多深层次的思考。这也是我们国家的学生考试应该思考的一个现象。

7、这次的获奖作品名叫《父亲的证明》,故事中讲述了孩子和父亲奇妙的关系,是什么样的动机驱使您写出这个故事的呢?

其实这篇小小说在创作的时候,并没有想到它能够走到今天。当时接到了一个杂志编辑的约稿,时间很紧,只用了40分钟就写完了,属于无灵感写作。就像刚才所说,在这种时候只能选择自己最熟悉的题材,所以这也是一个关于留守儿童的故事。然后呢,我自己也是一位父亲,女儿七岁了,我常去学校接她就发现了一个现象,学校里的孩子,他们的父母大部分都在外务工,好几年都见不到一面,但孩子们在快速成长,时间一长,可能他们不一定能认出父母的脸,反而因为经常通电话而对父母的声音更为熟悉。因此,也就有了这个故事。

8、在您的写作中,灵感主要来自哪些地方,在寻找灵感的过程中有没有什么趣事可以和我们分享一下吗?

以前经常在网上和其他省市的一些小小说作家交流如何创作小小说的问题,我发现我和别的作家在方式上有些不同。我不是先构思故事,而是先想好自己要向读者表达一个什么主题。带着这种主题和立意思想去经历生活,发现生活,保持敏感度,不经意间你就会发现生活中的一些事情会吻合你脑中的主题和立意,再经过加工创造,就能出来一篇小小说。

在这个过程中还真遇到过一些有趣的事情,以前我在一所乡村小学任教。当时我就特别想把那些经历写成一篇满意的小说,只是一直没有找到满意的故事来表达。有一次我在宿舍睡午觉,半梦半醒的时候发现窗户上有一个小洞,有小洞里竟然贴着一只眼睛,感觉特别恐怖。后来,我就在那个洞周围涂满了红色的粉笔印记。有一天,当我再次看到那只眼睛出现的时候我就追了出去,然后我就看到有个小小的身影钻进了教室里。我急忙追进了教室。这时候我发现教室里很多学生脸上都染上了红色的粉笔印记。为此我大发脾气问他们为什么要到我宿舍偷看。结果一个孩子告诉我,我宿舍里的东西都是他们在山里没见过的,比如台灯什么的。后来我就写了一篇小小说,叫《贴在门上的眼睛》。

“小小说就像是和我相爱了十年的情人”

9、您坚持文学创作这么多年一直都在坚持写小小说,您个人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首先这应该和个人性格有关,对我来讲小小说创作起来相对更加容易,篇幅不长,创作时间短;第二,小小说相对来说更加便于阅读,几分钟就可以读完,同时小小说还更便于发表,国内一些重要的文学杂志和报纸都有设有这样的栏目,而中篇和短篇因为平台少,就对创作者要求更加严格;第三,我最开始接触文学,对我影响最大的也是小小说,04年接触这种文体,已经十年了,这十年里又认识了很多写小小说的朋友,小小说好像已经完全融入了我的生活。我想,在这十年里,除了亲人之外,没有什么比她更重要,她就像是和我相爱了十年的情人。

10、在您未来的创作计划中,有没有想过涉及其他题材类型的创作,比如说长篇小说、诗歌,或者影视剧本?

有可能吧,中、短篇小说会去尝试,其他文体确实兴趣不大,但不管怎样,小小说创作会一直坚持下去。

11、书香重庆网是重庆全民阅读的官方网站,也是重庆市唯一一家公益阅读网站。我们想了解一下站在你的角度,对重庆推广全民阅读有没有什么建议?

全民阅读应当立足全民,如今手机阅读是一个阅读发展的趋势。推广全民阅读应该和手机相结合,例如运用手机APP等。现在大部分人其实都是利用生活和工作之外的一些空余时间在阅读,他们更愿意选择一些短的东西。所以,为符合这种趋势,将全民阅读和手机网络结合,再将手机网络和小小说结合,这将会是个不错的选择,我也算是在这里为小小说打个广告吧(笑)。

12、最后,请您为我们书香重庆网的读者推荐三本您觉得最值得一读的书籍。

那我就从小小说创作的角度推荐几本书吧,海飞的《花雕》,刘震云的《一句顶万句》,杨晓敏的《小小说是平民的艺术》。